优化增值评价,关注学生努力程度和进步表现。开发多样的评价模型,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采集学生知识、情感、态度、思维和行为等全过程数据,从发展性角度评估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绩效等,关注学生在原基础上的进步程度,形成纵向比较,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健全综合评价,强化评价主体和手段的多元性。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表现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甚至是机器评价的融合发展,推进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整合;教育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即采用基于智能技术的试题测试、实践操作、面试答辩等不同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此外,利用智能技术改进结果评价,尤其是优化考试流程,实现从组卷、阅卷到考试管理等各方面的整体提升,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四、 技术支持下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举措 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评价手段更加丰富、教学评价过程更加科学、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探究技术推动下的教育教学评价变革策略,有益于指导基于技术的教学评价创新实践。 首先,健全学生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突出品德、能力和素质导向。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评价适用范围和约束性条件,厘清技术支持下教育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关系。综合考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开展基于数据的规模化测评。由原来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向过程导向的“多维”评价转变,由主要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全面发展转变。 其次,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开展基于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和监测教学的全过程,如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历次考试分数、作业练习分数等。建立学生线下/线上、校内/校外学习和活动的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和追踪学生校内外的成长轨迹,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预测功能、调节功能等,发现其潜质和不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再次,开发智能化关键技术和系统,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支持。研发数据采集管理平台,部署物联感知、图像识别、视频采集、平台采集等软硬件采集技术设备,攻克关键技术。支持人技结合的智能评价,加强多源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技术实现对区域、学校、学生发展情况的过程监测,加快评价结果的反馈速度,实现以评促教,为管理者的教育决策和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最后,推进典型区域重大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开展应用试点示范。加大基础评测模型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推进教育评价智能化产品的创新,推动基于数据的过程化评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助力教育科技企业加快智能评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选取几个典型区域推进重大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践,将过程化评价结果纳入重大考试评价范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杨宗凯 本文刊于《人民教育》杂志2020年第21期) (责任编辑:君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