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带动之下,创业者之间相互的合作、交流成为常态,更成为这个开放办公环境中最鲜明的特点。创业者的“黏度”增加,翻桌率自然跌至冰点,记者注意到,前来车库咖啡的人,多数都呆一整天,而不是喝一杯咖啡的时间。 因此,不少媒体曾质疑车库咖啡热闹劲儿之下,盈利点颇受考验。也有人认为苏菂只要在服务创业者的角色之外,再多一个投资人角色,便可成为赢利点。但苏菂坚持不掺杂,只专注于眼前的角色。 优化中的孵化器 一间咖啡馆的样式不难入手,但一个创新型孵化器的内涵,却需要颇多思虑,而整合二者进行的创业却又不多见。 “信息量太大,每次来,都需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才可以。”3月10日,曾执导《万卷楼》《蚁族》等剧的导演袁刚,与一位正在将店内创业者故事撰写成书的作者接连感叹,即使在持续蹲点车库咖啡多天后,依然可以不断发现量大劲儿足的“猛料”。 车库咖啡成立近两年,已有上百个会员企业,更有多家投资机构长期派人蹲点,知名投资人薛蛮子、徐小平等人也时常来坐馆。 2011年年末,继李开复[微博]的创新工场之后,车库咖啡成为第二个获得“创新型孵化器”荣誉称号的创业阵地,颁发此荣誉的中关村(5.16,-0.02,-0.39%)科技园区管委会,则随即为入驻车库咖啡的创业者提供了注册公司绿色通道等便利。 截至目前,车库咖啡已于包括微软[微博]在内的20多家厂商建立合作,对方则为进驻这里的创业者提供诸多免费服务。 而2013年2月29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等人的到访,更让“草根创业集中地”车库咖啡名声远扬。此后,扬州、重庆等地纷纷出现车库咖啡身影,效仿之下,可复制性初步凸显。然而,一间咖啡馆的样式不难入手,但一个创新型孵化器的内涵,却需要颇多思虑,而整合二者进行的创业又能行多远?这似乎还需要较长远的观察。 “许多人担心盈利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盈利。”苏菂未透露盈利状况,但他却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计划,同时车库咖啡还将加入内网网游、升级饮食供应…… 诸多计划中,已经开始落实的是兴趣小组,苏菂他们开始把相同领域的创业者集合在一起,搭建一个更为方向明确的交流平台,这样在大开放之下,再形成小的圈子,让创业者之间的有效接触变得更为固定化,而不是单纯依靠苏菂的“大脑检索组合”。苏菂的团队把这一步升级称为标准化服务。同时,两年的孵化经历,也因写书和拍电视剧这两项工作的开展,而开始一个回顾和总结。 析易国际商业模式研究院点评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