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和各类签到应用的另一大不同是,陌陌的位置并非“精准定位”,而是限定在某个范围之内。作为一款社交应用,陌陌想要做的就是连接这个范围之内的人,推出基于地理位置群组功能也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单纯的陌生人交友并不会有很大的市场,因为陌生人交友的目的非常不明确,同时陌生人交友更多是出于新鲜感,一旦这种感觉不再,那用户就很容易疲倦。但是陌陌在陌生人交友里加入了地理位置,实际上是让陌生人变得不再那么陌生。 曾经有文章分析称陌陌接下来重点会做小区的社交,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小区的用户之间肯定会有很多可以共同讨论的话题。这些人可能经常见面但彼此却并不了解,而中国人也很少有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 但通过陌陌,人们可以看到用户的部分个人信息,如果恰好有共同话题,又在同一个小区,这时候打个招呼就能很好拉近相互的距离。 在增加群组的同时,陌陌在群组功能里还有一个创建活动功能,鼓励群组成员的见面——完成从虚拟到现实的连接。 陌陌3。0测试版中的留言板功能,一方面是为陌陌用户的线下相见提供场所选择,同时也能帮助陌陌用户发现自己生活范围周边更多志趣相投的人。 陌陌的挑战:需解决跨越陌生人之后的用户粘性问题 无论任何人,参与社交都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几乎所有社交产品最初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然后一步步演进。这其中最好的案例就是Facebook。 当初扎克伯格创建Facebook无非是想让大学同学可以给学校的女生进行评分,在流行起来之后,Facebook将自己定位成了大学生社交,并且一开始还只有知名大学的学生才能参与。最后,Facebook才全面开放注册,成为了一张无所不包的社交网络。 在Facebook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MySpace。Facebook成功超越MySpace有多种原因,其中一点就是,MySpace上大量的用户为高中生,但Facebook抓住了高端用户,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一步步侵蚀低端市场。 陌陌现在主打“位置”社交,但是用户从虚拟走到现实,从陌生人变成朋友之后,这些人很可能选择自己更为常用的联系方式来维护关系,而陌陌则可能仅仅成为人们拓展社交关系的一个工具——这就会导致人们使用陌陌的频次大幅降低,因为和朋友之间的联系通常都会大于人们结识新朋友的频率。 这就意味着,陌陌未来的挑战直接来自中国的熟人社交工具,比如QQ、人人网、新浪微博等。如果以此为例,陌陌的前车之鉴就是曾经试图挑战QQ的51。com。 51。com曾经是中国三四线城市低端网民中最普遍使用的社交网络,也以陌生人交友为主。但是51。com不愿意看到的是,很多用户在成为朋友后就相互加了QQ,将社交关系转移到了QQ上。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