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省钱,郝佳当时租了一个废旧厂房,又做实验,又在那里住。“冬天屋里没有暖气,水管冻住,早起无水洗漱。夏天室内有长晶炉温度很高,晚上蚊虫成堆乱飞。” 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努力,以及虚心拜访求教国内多位专家后,郝佳以惊人毅力逐步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溴化镧晶体制备方法:发明了特殊的原料配方,克服溴化镧晶体在生长过程中易于开裂的困难,成功长出了直径达75毫米的大尺寸完整晶体;自主设计了特殊的晶体生长炉,机械控制、温度控制都实现了电脑程序化控制,便利工人操作;自主探索制定了一套包含坩锅特殊设计、装料、装炉、晶体生长、晶体退火等生产全过程的特殊工艺规范,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封锁带来完全独立的自主创新技术。“我至今不知道美国人工业化生长晶体采用的是什么技术方法,”郝佳得意地说,“当然,美国人也不知道我们的方法。” 核心技术??? 凿开市场关 2008年,郝佳研制出大尺寸溴化镧晶体样品,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制造出该晶体的国家。为了有利于销售,遂于当年9月注册了目前的公司——北京华凯龙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并于10月申报了发明专利。“溴化镧铈闪烁晶体”专利已于2011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研制出样品后,郝佳发现新的麻烦又来了。“样品需要做产品检测,但我当时找了很多检测机构,却发现国内根本无人检测过这种晶体,没有专用设备,因而测不出晶体的水平。”郝佳只得自己委托朋友专门研究检测技术与方法,花了一年多时间,测出了137Cs放射源作用下的溴化镧晶体样品的γ能谱,其分辨率指标与国际文献报道的一致,这才证明了样品是成功的。直到2012年5月,华凯龙的晶体才在我国权威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总院得到了成功检测。 2011年,中试成功、又拿到专利证书的华凯龙公司开始转产销售,遭遇到的是众多怀疑的眼光。 “这是你们自己生产的吗?”几乎每一个第一次来华凯龙的客户都会这么问,因为他们很难想像,这样尖端的高技术产品会出自这么小的企业。有的客户不相信一个民营小企业的能力,但又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买到合适的晶体,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先下一个小单,收到成品后,发现性能优秀,再下大单。 中国核仪器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会员、原北京核仪器厂高级工程师王清芳在研制一种新型谱仪时采用了华凯龙生产的溴化镧晶体,他在试用报告中写道:“该国产溴化镧晶体结晶完整、通体透明,主要性能指标与美国进口产品相当,而价格则便宜很多,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用来制造高性能γ能谱仪的闪烁探测器。”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