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部分本科毕业生的名校身世和年龄优势,缺少博士毕业生的高学历和社会经验,不知何时起,曾一度被人羡慕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路上已经越走越艰难。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不仅反映了部分学生在选择读研时缺少相应的职业规划,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教育对人才培养定位的缺失,应该引起社会的反思和重视。 与本科生竞争的尴尬 不久前,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周常艳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她在和本科毕业生竞争一个教师岗位时,笔试的考题是往年的高考试题,面试的考题是古诗词背诵。面对刚刚放下高考题不久的本科生,周常艳失去了表现硕士毕业生优势的机会。 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生王红波有着同样的经历。她告诉记者,如果搞科研,硕士毕业生相对会有优势,但如果是操作性强的工作,本科生倒是很“吃香”,因为硕士生能做的,本科生也能做。在薪酬上,硕士毕业生大多要求工资3000元以上,本科毕业生工资起点多是1500元左右,因此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工资要求相对较低的本科毕业生。 哈尔滨市一家考研辅导学校的负责人刘大伟说:“我们单位在招聘时肯定会选本科生而不选硕士生。一方面,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硕士生要求相对较高,即便是愿意屈就,也多是一时‘落脚’,我们担心硕士生跳槽。” 部分硕士生求职发现,在他们学历提高的同时,年龄劣势也在不断增大。翟赟是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毕业生,两年前他不顾单位的挽留,辞掉了温州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读到硕士毕业时已29岁,很多用人单位看到他的年龄一栏都无奈地摇头。 将于2010年6月毕业的黑龙江省某师范大学硕士生关学瑞谈到求职则有着另一番尴尬。他就读的学校是黑龙江省属重点大学,但不是“985工程”大学,也不是“211工程”大学,使他与许多理想的就业岗位失之交臂。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