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4日,7名来自四川的大学生保姆因为苦等了20多天没有雇主上门,无奈之下只好踏上了返乡之路,此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大学生保姆黯然返乡成了许多网上论坛的热门话题,不少人认为,如果大学生做保姆都没人要了,就业可真是太难了!回想前几年大学生保姆被众多雇主哄抢,甚至出现雇主到火车站“抢大学生保姆”和雇主“抓阄”选大学生保姆的场面,可谓冰火两重天,人们不禁要问:从“香饽饽”到乏人问津,大学生保姆究竟怎么了? 首批川籍大学生保姆遭“哄抢” 事情还要从4年前说起。2005年12月27日,由川妹子家政公司引进的第一批大学生保姆抵达北京,当时来了两批大学生,第一批34人,三天左右就分光了,后来紧急派遣了第二批8个人,这40多人都是来自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生。当时的情景异常火爆,不出三天,这些人就被分光了,似乎雇主们不是在雇人,而是在“抢人”,甚至出现了几个雇主争抢一个大学生保姆的现象。 由于是全国首次大规模的大学生集体当保姆,这则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立即引来了各方面的激烈争论。讨论的焦点是“大学生当保姆是人才浪费还是观念进步”,不少网站开辟专栏,设立正反方,争辩得面红耳赤,各种评论文章如潮水般涌来。有人认为,大学生当保姆的举动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父母含辛茹苦,大学生十年寒窗,却培养了一个保姆,根本无法接受,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通过寒暑假试水家政行业无可指责,应该大力支持,两种观点相持不下。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批学生以实际行动获得了雇主的认可。假期结束,这批学生个个挣了1000多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还把北京玩了个遍,不少学生后来和雇主保持了长期联系,一些雇主还把学生招进了自己的公司。 第一次成功后,川妹子家政公司就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形成了每年寒暑假组织四川大学生保姆进京的惯例,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大学生保姆组团进京,几年来带到北京来的四川大学生总数有五六百人。 北京大学生纷纷“试水”当保姆 川籍大学生保姆的成功,引来了不少北京当地大学生的目光,后来不少北京高校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到保姆的队伍中。2007年,人大、北师大、北医大、中国农大、邮电大学、北大等首都30多所名牌高校的学生都到川妹子公司登记,总人数有800多人。这些学生的加入很快吸引了雇主的眼球。当时记者曾经看到,在公司不大的洽谈室里,雇主挤得满满当当,屋里有正在面试的,屋外还有排队等候的。 就在那个假期,这些大学生走进了雇主的家中,主要从事家教、陪读、私人助理、家庭秘书、涉外家政等家政服务工作。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的独生子女,所以这批保姆对于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并不在行,雇主们也都理解这一点,对此没有提出太高要求。其实,大多数雇主聘请大学生保姆,并非为了让他们料理家务,而是看中了他们朝气蓬勃、文化水平高、外语能力强、善于沟通交际的优点,聘请他们来家做孩子的家教或伴读。因此,严格说来,大学生保姆与传统意义上的保姆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的确切名称应该叫家庭教师或中小学生陪护。家教和伴读的工作大学生做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因此他们受到许多雇主的青睐,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80后并非中看不中用的一代。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