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下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并不鲜见,但大多数岗位还是更青睐于所对应专业的学生。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考录取率的提高,更多考生有了升学机会,但同时因录取专业不满意而放弃报到或入学后退学的考生人数也在增加。因此,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专业选择不容小觑。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平时接触了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发现很多学生表面上看拥有明确的目标,然而由于对目标的了解从根本上就是模糊、浅显的,也就使得奋斗无异于“盲行”。其实主要是因为对自己兴趣和专长了解不够。高中生对大学某些专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对中学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是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严格地说,这些都属于“显形兴趣”,而不是“隐形兴趣”。 很多高中生上了大学后,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所读的专业,就业时大多数人都转换了专业、行业,大学四年专业所学就此荒废,由此而产生的“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好专业都长啥样 鞋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专业是否适合考生,其实考生自己心里最清楚,毕竟将来学习这个专业的是考生自己。因此,在挑专业时,考生尽量要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依据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及高考分数做定酌。考生所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会录取你,也得看高考分数,看目标院校的专业录取规则。 对于高校而言,一般其好专业或者优势专业都有不同的“头衔”:要么位列“国家重点学科”,要么身处“国家基础学科基地”,要么在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要么并入“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又或者受益于“国家战略”而倍受追捧。这些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学科基地、特色专业建设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国家战略等都是在选择专业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至于什么样的学科或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或者基础学科培养基地等,大家只要在网上检索或者登录高校官网就可以查到。 国家战略布局是如何影响专业选择的?比如,2011年11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全部正式印发并全面启动实施。12项重大人才工程分别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千人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综观12项重大人才工程,涉及到教育、医药、信息、生物、农业等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分支人才队伍,内容覆盖培养、吸引、使用等各个环节,而每项工程清晰的任务直指一项核心目标:人才竞争力,而人才竞争力正是个人长久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为高三学子的志愿报考提供了未来职业规划发展的理论指导,为培养造就各个领域的优秀后备人才提供了丰厚的成长土壤。 再如,最近的“一带一路”战略同样也为我们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外语类、新闻传媒类、财经类、土建机械等专业未来发展形势大好,值得考虑。 因此,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地将自己的兴趣、特长与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部署联系起来,这样选择专业准没错。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