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同行业的竞争也不可忽视。“这个行业,每年7%至8%的人才流失率很正常,全国的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平均流失率每年大概在10%左右。”周新透露。 地铁人才匮乏,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呢?在周新看来,有几个标准可以衡量。“地铁人才缺口大,但并不意味着随便招一个人就能胜任这份工作。一是需要专业知识扎实的人;第二,要有进取心,能够快速反应,有效解决问题,保障乘客和运营的安全;第三,要对行业有正确的态度,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建议 政府企业学校媒体公众形成合力 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如此匮乏,该如何解决?对此,周新认为应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企业自身的用人留人体系、学校人才的培养方式、媒体的引导、社会公众的关注等。 具体来说,政府层面可以通过政策、资金等途径,倡导扶持相关专业和学校的发展。“目前,京港地铁的人才构成是4名博士、317名硕士,本科生及以上约占员工总数的30%,大专生占48%,剩下的22%是职业学校毕业。”周新认为,政府部门可以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关注支持职业学校和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发展。 企业层面,周新认为应该扩宽思路,打磨好用人留人体系。“招来人才是基础,培养人才才是根本。”以京港地铁为例,除了去高校招聘,跟学校合作建立“订单班”,还在培训端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员工建立不同的职业发展培养计划。据了解,今年京港地铁已试点启动地铁领域28个工种初级和中级的技能鉴定。 从学校人才培养上来说,在开设相关专业的基础上,最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教育管理者应该有更多主动,推动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这样学校教育会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学校的教育有时候是偏理论基础的,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深化校企合作,学校更多接近企业,是一种良好的人才培养方式。” “地铁行业也需要工匠精神,现在很多求职招聘平台流行跳槽加薪多少,这种导向值得商榷。”周新说,国家政策扶持、媒体舆论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应该形成合力,珍视社会的工匠精神。在提待遇等措施外,还要让轨道交通从业人员获得更高的职业自信和价值感,真正在行业里沉淀下来,扎根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