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2月24日讯 12月21日,河南郑州。由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主办的“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家论坛”在黄河迎宾馆召开。随着“有色金属,筑梦中国”宣传片的画面呈现,一幕幕河南有色有色金属工业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发展史唤起无数激情燃烧的岁月。这让在座的120多名与会代表感慨万千,更让主持这次论坛的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立斌激动万分。 40年,河南有色金属工业有过辉煌的历史,也遇到过巨大的挑战 统计显示,河南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998年的51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543万吨,20年增长了11倍,2001至2014年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氧化铝产量由1998年的94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1156万吨,20年增长了11倍,1999-2014年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电解铝产量由1998年的33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302万吨,20年增长了8倍,1998-2013年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位;铝加工材全省产量由1998年的7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1212万吨,20年增长了172倍,2017年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铅产量由1998年的10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152万吨,20年增长了14倍,2002年至今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有着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一支劲旅,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会长、万基控股集团董事长李跃民在致辞中总结了河南有色40年来发展特点:坚持改革开放,抢抓机遇,迅速发展成为全省优秀传统行业,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劲旅;铝工业始终处于国内第一发展方阵;铅锌工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产能及效益占全国三分之一强;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淘汰落后,加强环保治理,勇作技术进步排头兵;积极走出去,加快与国际接轨,沿“一带一路”开拓新天地;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联结企业与政府桥梁纽带作用。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朱鸣在讲话中肯定了河南有色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他说,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产业体系完整。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铝工业实现了由氧化铝全国第一、电解铝全国第一,到2017年铝加工全国第一的结构性跃迁,2017年铝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1亿元,铝加工产量1212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具有产业集中度高、企业成长性好、加工带动力强、市场需求大等特点。铅产量至今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生产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钼精矿产量更是占据行业半壁江山。 数字显示,2017年,河南有色金属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748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42倍,利润总额358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36倍。2017年河南有色金属行业总资产和主营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分别为9.78%和8.37%。 朱鸣在分析当前河南有色行业发展形势时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正在发生从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的历史性转变,但仍存在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环保压力大,有色金属工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行业,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行业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初级产品多,铝加工中低端产品比重大,以板带箔或中级加工为主,压延产品占90%以上,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技术水平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不足,高端人才和熟练技工紧缺。四是竞争能力弱,铝土矿品位逐年下降,又处于电解铝电价高成本区域,资源能源制约加剧,骨干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困难。 走进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未来河南有色金属工业如何发展? 朱鸣表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工业强省为目标,始终坚持“减量、延链、提质”转型方向,充分利用环保、安全、技术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倒逼机制,突出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精品化,以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政策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促进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河南有色转型方向:减量、延链、提质 在产品定位方面,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用户需求,改造、转型、发展的目标瞄准高端化,拉高标杆、定位高端,努力实现产品高端化、价值高端化、技术高端化。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