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完以后不自觉的就要献上自己的膝盖! 听说这份简历是为了就读国际学校准备的,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高薪行业的头部国际公司做高管。 网友热议
对于幼升小之前是学还是玩一直是家长探讨的问题。 部分幼儿园大班出现“空巢”现象 专家: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小编早前有看到一篇由北京晚报报道的《幼升小之前 是学还是玩?》一文中提到,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已经离开了幼儿园,为上小学开始了漫长的准备期,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出现“空巢”现象。 家长担心“上学跟不上进度” 文中这样写道,小蕊妈妈同样也为孩子选择了暑期衔接班,她一直担心自己给孩子报晚了,班上过半的孩子已经在大班陆陆续续退园,“我们这是最短的了,只有7周。”她给孩子选择的衔接班上,拼音和数学也是标配学科。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一张白纸”进了小学之后会跟不上进度。“提前学一学,哪怕只是自己教一教,不能完全一张白纸地去上学”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某小学入学登记现场,家长们在聊天时也表达出了类似的担忧:“学校进度快着呢”“听说还有孩子因为跟不上进度转学的”。有家长向记者“抱怨”幼儿园只带孩子“玩”,虽然也会教一部分简单的知识,但是只教不练,“学了跟没学差不多。” 为此记者还采访了专家。 专家分析“从众心理在作怪”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观察,不少家长报班时有一定的从众心理。他曾接触过一位爸爸,本来是坚定的“不报班”派;但是当班上30多个孩子中的二十六七个都上了学前班之后,他没法不动摇,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 储朝晖认为,与小学知识和课程的衔接只是表面衔接,深层次衔接的依据应该是孩子的发展规律;过早接触知识,并不一定利于孩子成长。 不学行不行?建议差异化入学政策须改变 在储朝晖看来,差异化的入学政策是造成学前班热度不减的根源。比如,目前有的学校在幼升小时还对孩子进行测试,孩子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英语口语等方面满足一定条件后才有机会被录取,这就给了家长们报班的动力。记者注意到,不少幼小衔接的培训机构,确实打着“升学”旗号。比如,某机构的幼小衔接课程就打出了“名校直通车”的招牌,声称拥有“知名民办小学过往6年幼升小真题大数据”,有针对性地挑选“考点主题”放入学习课程中;课程包含的模拟面试围绕近年来的幼升小真题,让孩子掌握面试技巧。 储朝晖介绍,还有一种是入学之后的测试,虽然这个测试成绩对于老师教学、学校管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依然给了家长和孩子很大的压力,“测试时同样的题目,你的孩子会我的孩子不会,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方财富网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