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2013年京东便自建了京东医药;2016年6月,京东推出了面向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及流通渠道的“京东医药B2B分销平台”,以及提供自营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的“京东大药房”业务;2017年2月,京东医药上线了一站式采购平台“药京采”,连接上游的工业、批发企业和下游的零售药房、诊所等;2017年8月,京东物流与国药集团、红运堂等8家医药流通企业合作等。 京东在这方面的优势主要在于通过京东品牌和自有的库存,利用供应链优势打造的“一盘货”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全国药品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服务。 医药冷链运输领域入局玩家很多,但是却没有多少的出众者。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认为,目前医药物流市场竞争不只是运力网和管理方面的优势,还要打生态协同战。医药分离并不意味着传统医药物流的“蛋糕”就一定会掉入到顺丰等物流企业中。药品的生产门槛高于一般商品,大型医药集团仍具有卖方市场优势并主导供应链,所以像顺丰等服务优势在B端却无C端订单话语权的医药物流企业仍属于被动者。不过,像京东等企业因占据在线消费入口优势,并凭借规模化消费者订单占据一定的市场,进而为其物流企业导流业务。 而且我国医药冷链运输领域中还存在着标准化覆盖率低、规范不统一、运输环节断链、运输成本较高等现状,导致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0.7%。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也曾表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领域当中还存在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成本过高,由于医药物流运输条件相对严苛,返程空驶、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存在,导致整体成本较高; 第二,区域发展不均衡,据中联医药物流分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已经投入运营的各种类型的医药健康产业园已经超过400家,目前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不平衡发展进一步凸显; 第三,缺乏相关标准; 第四,专业人才匮乏,医药物流企业中复合型高中端人才匮乏; 第五,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医药行业同质化严重、个性化服务缺乏、市场主体运营模式固化等,医药供应链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如今,“两票制”政策的实施也加速了医药供应链扁平化进程,渠道重心下移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加上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入局医药冷链运输领域的企业如何能够依托技术整合上下游资源,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融合并建立多元协同的医药供应链体系是未来需要探讨的方向。入局者如何做到“出众”,也是需要解决当下所存在的痛点,才能够“出彩”。关于医药物流的未来和发展,崔忠付同时寄予展望,他希望未来的医药物流领域能够呈现生态共享平台化、组织结构网格化、服务水平专业化、医药物流标准化、信息技术智慧化的特点。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