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陕西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成为行业领跑者(2)

时间:2019-02-05 05:45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在“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项目中,针对陶质文物关键病害,对用于粘接和回贴、渗透加固、表面防护等保护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依托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设计制备微纳米硅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揭示有机、无机组分协同效应的调控机制和构效关系,研究探索保护材料功能时效和寿命预测方法,量化确定影响有机、无机保护材料寿命的主控环境因素,在研发材料模拟保护和现场保护实施基础上揭示微纳米硅基保护材料具有良好的基体匹配性兼容性。专家评议“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在新型陶质文物保护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功能实现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

  在上述两个项目中该院研究人员深入挖掘文物保护材料行业需求,构建保护材料研制原则,筛选、研制出硅基保护材料现场应用工艺,在修复室和现场粘接、回贴、加固和表面保护,组织实施保护材料现场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兼容性评估研究,抢救保护了珍贵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优化提升传统保护材料,促进保护工艺改良完善,构建文化遗产保护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和标准,更极大地促进学科交叉和探索性研究,为民众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知识。

陕西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成为行业领跑者

  建设科研人才培养“孵化器”

  通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这一平台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秦俑坑出土陶俑、钟山石窟、河南城阳城遗址出土战国陶器、荆门黄付庙墓群出土陶器、户县陶器等脆弱性砖石陶的保护修复中,带动省内外基层文博单位保护修复水平提高,得到当地文博单位高度认可,成为全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的领军者,展现出文化遗产科研领跑和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貌。

陕西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成为行业领跑者

  目前,该院在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正通过“科研基地”“工程中心”逐渐不断推广到各类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中,面向省内外扩大研究成果的对外辐射力,显著提高陕西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整体水平,成为全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秦陵博物院“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评估中,科研团队继续领跑全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这一领域。基于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实施,该院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团队发表核心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授权专利10项,联合培养指导的10余名文物保护方向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

  在国际海外基金会资助下,该院研究员容波入选2017-2018年度国际利荣森纪念资深访问学者,2018年受邀前往美国华盛顿史密森研究所弗里尔赛克勒博物馆进行古代中国早期彩绘雕塑中的生漆研究;该院文物修复师的代表马宇被授予2017年陕西省“三秦工匠”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文物保护工作孜孜不倦和精益求精个人追求的肯定,也是秦陵博物院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更是对该院文物保护修复团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充分认可。

  该院充分利用西安交大合作共建单位学科优势、科研平台、师资力量和培训场所,继续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建立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山东青州工作站和陕西咸阳工作站,合作协助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建设。面对省内外的山东定陶、河南焦作、湖北云梦、甘肃火烧沟、安徽六安、山东滕州和陕西的昭陵、咸阳三义村、榆林等文博机构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从而积极推动全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在本行业技术水平方面的影响力,在陕西逐步形成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孵化器”。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