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2018年全国电力供需较为宽松 2018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总体较为宽松。2018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为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7-2018年中国全国电力供需求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预测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突破70000亿千瓦时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已达59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到了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3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截止至2018年底,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了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预计2019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突破70000亿千瓦时,达到72,104亿千瓦时,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08%,并预测至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1308亿千瓦时。 2016-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用电量47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其中工业用电量464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用电量108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 201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结构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预测2019年我国发电量也将突破70000亿千瓦时 2016年,全国发电量为591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到了2017年全国发电量为6275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发电量达到了679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预计2019年我国发电量将突破70000亿千瓦时,达到71,151亿千瓦时。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13%,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发电量将达到90254亿千瓦时。 2016-2023年全国发电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不利因素分析 1、电力改革与市场化建设进入深水区。近几年,电力改革全面推进、成效显著,接下来的电力改革将逐步进入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深水区。综合体现在: 1)政策多门、各地各异。导致各类试点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电力企业与社会之间协调难度大,规则不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各地各异。 2)跨省区交易存在壁垒障碍。市场交易体系不健全、品种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制约清洁能源跨区交易与消纳规模,难以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势。 3)电价体系有待完善。当前电力上游至电力各产业链乃至用户侧价格仍以计划调控为主导,缺乏合理的市场化疏导机制,导致发电企业尤其是煤电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被肆意挤压,输配电成本归集和电价交叉补贴没有科学的监审标准,电网和社会企业投资配电网积极性受挫,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 4)支撑增量配电试点的相关政策规范和发展规划缺乏,相关法规不清晰,配电存量与增量的区域划分与建设发展困难重重,投资效益不确定,安全运营风险加大。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我国电力快速发展和持续转型升级,大电网不断延伸,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不断增多,新能源发电大规模集中并网,电力系统形态及运行特性日趋复杂,特别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非传统隐患增多,对系统支撑能力、转移能力、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考验。 3、环保趋严,成本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实施,地方环保税应征税额可提高到国家标准的1-10倍,将增加企业成本。多个省份推出了严于国家要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部分地区增加烟羽治理、煤场全封闭等新要求,增加了企业环保改造负担。火力发电行业是国家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的首批行业,对环保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健全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了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和更高质量发展,对火电厂减排温室气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低碳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增加了火电企业的成本。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