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支付在支付速度上具备一定优势,天然适合交通支付小额高频、快速通过的场景。而且NFC支付延续了交通卡的支付习惯,对于消费者而言,仅仅是将交通卡换成了手机,用户不需要其它额外的动作,甚至是黑屏状态也能够快速刷手机乘车。 其次,安全且能享受换乘优惠。 NFC支付一直以来都以安全著称,尽管在交通领域金额偏小,对于安全的要求不会太高,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安全更便捷的产品显然是更好的。另外,目前NFC手机交通卡基本都是手机厂商与当地通卡公司合作推行,其基于通卡公司的支付体系,一方面不损害通卡公司等运营方的利益,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能享受到与交通卡一样的换乘优惠。 最后,交通联合发展迅速,NFC能实现异地刷卡。 目前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推行有条不紊,截止2018年10月全国31个省(区、市)225个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预计2020年基本实现各大城市群跨市域、跨省域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NFC手机交通卡具备互联互通属性,能够方便地进行异地刷卡,这也是二维码无法替代的关键点。 当然,NFC交通支付也有劣势。主要劣势便是,目前NFC手机还不够普及,消费者对于NFC功能的认知不够,对于NFC支付的接受还需要引导和时间。 目前,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在手机交通卡的支持上都已经遍及主流一二线城市,而随着交通一卡通的推进,NFC手机交通卡的覆盖城市多达200多个。从这一方面来看,NFC支付在交通领域优势巨大。 NFC支付发展迎来转折,卡码合一或成未来方向 第四,二维码和NFC的竞争将达到一定平衡,卡码最终将走向融合支付的局面。 随着NFC手机的逐渐普及,NFC支付迎来了近年来最好的时刻。一方面,终端设备的普及将带动NFC支付场景的拓展,比如目前的NFC门禁卡、手机盾、身份认证、NFC标签应用等等,场景拓展反哺应用方,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目前以银联和手机厂商、硬件厂商为主,银行等金融机构、京东、美团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为辅,产业链各方逐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NFC支付的发展。 但是二维码毕竟占据着庞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并且具备较为广泛的群众支持。2017年5月,银联为了应对市场的需求,推出了银联二维码支付。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银联二维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京东、美团等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加入了银联的二维码支付体系。2018年12月,银联联合华为推出了Huawei Pay的新功能“卡码合一”,再一次承认二维码的同时,也将二者放在了同样的位置,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 去年1月,微信开放了HCE能力,并发布小程序HCE+二维码智慧乘车方案,在兼顾二维码的同时,还可以将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模拟成借记卡、公交卡、门禁卡等智能卡。 2月,支付宝通过乘车码与NFC-HCE技术相结合,推出NFC乘公交方案,并在武汉四条公交线路上进行试点。 由此可以看出,不仅是银联,支付宝、微信也在慢慢接受NFC支付的存在,在做到兼容的同时,将选择权交给用户,让用户拥有更多的移动支付方式。因此,二维码和NFC的竞争未来将会达到一定的平衡,卡码最终将走向融合支付的局面。 写在最后 NFC支付经过漫长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生态。希望接下来,产业各方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其进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不断完善应用场景,打磨产品体验,最后真正将选择权交给用户。 以上仅个人产业观察,如有缺失,还请斧正。欢迎与我交流,微信:17620350113,请备注:公司+姓名+职务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