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简历的人很多,所以得先进行一次笔试。“海选”,是新近最流行的词儿。不管是超级女声还是美国偶像。其实大学生笔试何尝不是一样。到了笔试现场林培杰还是“受惊”了:那50个名额是面向全国的,除了复旦、交大的学生,他在考试现场还发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唉,这五十分之一不好拿呀。林培杰暗暗打起了小算盘:有的人在看书———临时抱佛脚,哪还来得及呀,看来水平不怎么样;有的人聊得开心全无压力———这种算是“牛人”吧。看来,来的人参差不齐。我并不是全无希望。还是全力以赴地应付考试吧。 第一部分是专业。第一道题就让林培杰看懵了。好像是让说说NET平台的工作原理。真的不太懂,学的是信息管理专业,从来没有学过这么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他的反应就是绝对不能空着,不能让人觉得自己一窍不通。突然灵光一现:记得大二时有次帮老师做项目,在那里认识的一个人,好像说起过这个话题。于是,开始凭着遥远的记忆答题。第二道题,还是很专业,还是不知道。但一定要答,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写上。最多阅卷者认为是答错了———答错了总比不答好。第三道理,说说IE的工作原理。连懵了两下,这次总算有点明白,但是这道题似乎没什么标准答案,怎么说都行。于是尽量细致,无微不至的细。后来也确实证明,这道题就是没有标准答案。最后有道题运气不错,刚结束的期末考中刚好有道相同的题,所以,全对。 第二部分是日语翻译。林培杰这才知道两年前学的日语基本已还给了老师。好在日语里既有汉字还有很多外来语,技术方面,外来语又特别多。所以,看看汉字或是按假名读出音来,意思也就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不用林培杰自己说,读者都能看出来了,林培杰这次笔试不怎么样。但他那些多少有点“投机取巧”的方法还是值得一试。 面试:换一天,因为没时间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 笔试完整整一个月没有回信,本来有点心虚的林培杰也以为没戏了。好在他因为提前毕业,还有很多课要上,所以也没时间惆怅。那天和几个同学一起相约,去云南路小吃街吃小绍兴鸡粥。很多上海人都这样,明明到处都有卖鸡粥,振鼎鸡、辰鼎鸡还有鹿鼎鸡,味道也都大同小异,不过,总觉得小绍兴才最正宗。那天的小绍兴鸡粥算得上是林培杰年轻的生命中最开心的一顿了。因为就在他嚼咀着三黄鸡的时候,他收到了上海微创的面试通知电话。 面试时间是星期二,但因为还有一场考试没完,林培杰大胆地要求改一天。结果居然得到同意。林培杰后来知道,这一改动,改变了结果。星期二那天,由于面试的人很多,5分钟一个,面试者基本没什么思考与解释的机会。而星期三那天因为是加场,只面试他一个,所以,他可以从从容容地表现一下自己。回忆当时的情形,轻松中还是有很多惊险。由于大家都没有时间压力,参加面试的技术总监等人心情格外放松,进门后甚至还和林培杰闲聊了一会儿。这种闲聊很有意义,彼此通过感情交流,增进了了解。为进入公司增加了很多胜算。不过,面试开始时就动了真格: 总监让我写个程序。一看,很难,写不出来。但又不能说我写不出来。于是,我只能旁敲侧击地问:这样可以吗?总监摇头:不对。我算是得到提示,错了。换一种方式,不好意思再问,于是用总监能听得见的声音自言自语:这样行吗?总监又说:不行。这又是一个提示。再说:那样行吗?不行。总监也知道我不行了,所以,就出下一个问题。 可是,在回答下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放弃刚才那个题目,不屈不挠地问:能告诉我那个题目应该如何解答吗?总监态度很好,详细地作了回答。至少,我立即学到了新东西,对下面的答题也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比较简单,我很快答完了。可总监提问了:你有没有考虑过某个问题?我立刻反应,回答没有考虑周全,其实这道题相对容易,但考的就是面试者的全面与周全。于是我马上说,我还漏了一些。总算亡羊补牢。 从下午3点面试到4点半,相对别人的5分钟,我可是赚了很多。看看差不多到下班时间了,也知道他们再没有问题,我开始反问:公司是什么背景的、经营情况如何?你们都从什么学校毕业的?等等。其实,这是换一种方式继续与面试官套近乎。至少,在这样的时间段里,我再次表达了想进公司的心愿。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