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探讨(2)

时间:2019-03-31 02:28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AI人才方面,国家致力于打造有梯次的、有竞争力的AI人才体系,形成“高端人才—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运行维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贯通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与应用等的纵向复合型人才与贯通经济、社会、法律、市场、管理等横向复合人才”体系。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建设AI学科以部署AI技术应用领域。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我国AI人才培养在5年之后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技术领域,AI学科交叉性很强,涉及到的知识体系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统计学等。

我国AI学术人才集中在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类院系,清华大学培养国际AI人才822人,位列世界第一;上海交大排名第二(590人)。但浙大和哈工大AI人才投入量分别位居国内前两位。大部分高校的AI学术研究还局限在国内学术圈。除清华、上海交大有一定人工智能产业化人才集聚外,其他高校多是以学术为主。从学术到产业化、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更多时间和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究合作,支持产业持续发展。我国AI人才投入量排前20位的高校。

展望

生物经济将成为继信息经济之后的新经济,人才是推动生物新经济发展的根本。据火石创造生物医药产业数据库显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集聚性,国家重点布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园区和高校聚集了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创新人才和产业化人才。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为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新业态产业化、新场景应用、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为培养不同梯队的AI人才提供了新生态,驱动产业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快速成长。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