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大约3500字,读完大约3分钟。
今天要写一个刺裸裸的失败案例。前段时间,龙猫君在一个烤串局上见到了一个做传统消费制造业的老板。 这个老板很喜欢跟年轻人交流,同时也系统学习过MBA商科课程,加上干过房地产行业,本身有些资金积累。可以说既有理论认识,也有实践资源。 他跟我请教了一个问题,他之前模仿了一个知名的面包品牌的装修、风格、调性在他所在的城市开了一家当地的网红店。 第一天开业,也请了很多亲戚朋友前来造势,排队。 但是经营了半年以后,终于生意门可罗雀,最终倒闭了,他实在想不通,因为他觉得他资金实力也够,投入也够,各种点评营销,送券服务,之前去学习的各种管理、营销方法都尝试了一遍,但为何还是以关店亏损而告终呢? 我看了下它的店面介绍,确实装修风格、都跟现在最火的网红店一模一样,开业手法、造势手段,老板也学的十分相似,但是最终结局却还是以亏损数百万收场。 我当时并没有答案,但是回到家里想了很久,还是写下这篇文章,来回答这个命题,相信看完这个回答,每个消费品创业或许能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 全文大约3500字,读完大约3分钟。 一个人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但是失败的原因,数去数来就只有几个。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某个成功了的大佬说的。 我认同这句话,很多人也认同这句话,但是为什么看了这么多失败例子之后,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创业失败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从来不会认为这些失败归因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在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认为存活的幸存者差异发生在自己身上。 也就是人们总相信美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人们总忽略幸存者之所以幸存的极端条件。 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的表现,就非常有意思了。尤其是进入到起手阶段非常容易的消费品行业。 比如举个例子,最近喜茶大获成功,很多人认为喜茶能够成功,我也能成功。 喜茶的包装买回去一个,门头看一看,产品看一看。马上就可以模仿一个。这就像很多人看到潮汕牛肉火锅比较火,就去开一家潮汕牛肉火锅一样。但是最终却发现别人家潮汕火锅赚钱了,但是自己却亏的血本无归。 那么为什么跟风模仿为什么在消费品这样的行业很难成功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个消费品牌真正的壁垒是品牌创始人自己。本质来说,消费品牌这样的显性技术壁垒不深的行业,真正的壁垒在隐形壁垒。 你看一个店面的时候,显性的要素是店面、员工的服务方式、产品SKU、选址、摆设、陈列。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抄袭的,毕竟只需要在海底捞吃两次饭,带一个相机就可以全学会了。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