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创业教学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教学实训 > 创业教学 > 正文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2)

时间:2019-07-18 07:20 作者:飞扬 来源:媒体 人气:

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科技创新是实现三种变革的主要依靠。专家学者指出,质量变革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要求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将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三种变革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把握科技创新的战略擘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顶层设计要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

坚持“三个面向”,落实科技创新战略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三个面向”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家学者认为,“三个面向”言简意赅,阐明了科技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内在要求。“三个面向”要求科技创新既要“顶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又要“立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同时还要“惠民”,面向经济主战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福祉。

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突破口就是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其方向主要有:一是建立拥有核心高端技术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二是将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环节攀升为中高端环节。

把握战略布局,在重点领域赢得竞争优势。我国从科技强国战略体系上布局了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了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专家学者指出,在中央战略布局推动下,我国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正在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比如,我国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深海探测、资源勘探、超级计算、大飞机等领域成功实现“后发先至”,向引领型发展目标成功迈进。

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采取“非对称”创新战略。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短期内不能也无法在所有领域齐头并进、全面开花。要采取“非对称”创新战略,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着力解决技术软肋和制约创新突破的瓶颈问题,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

注重发展根技术与根产业。根技术,是指支撑一个技术群或多个技术群的共同技术;根产业,是指依据根技术建立的产业链“头部”部分,如物联网、5G网络、人工智能等。针对根技术发展和根产业培育,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筑基养生,培育创新生态,让市场在合适的生态条件下成长和发育;第二,寻根育根,科技研发重点应关注对根技术的寻找,产业布局应加强对根产业的培育和争夺;第三,换道超车,走自己的路,才能够形成引领未来的能力。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专家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优势。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创新环境,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

加强开放创新。专家学者指出,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化,创新资源越来越明显地突破组织、地域、国家的界限,表现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