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平台、投资机构打交道过程中,我时常有一些困惑,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经验的不足。”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上海吴淞口创业园产业孵化经理肖进军道出了不少创业者的困惑。那么这些创业者有没有解惑的畅通路径呢? 7月16日,上海创业学院成立仪式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这标志着科技牵手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科技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正式开启。 “双创”升级 深度融合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那么,如何打造“双创”升级版? 为此,上海市科委与上海市教委开始酝酿一个新课题:汇聚双方优势资源,构建一个能够融合教育培训、投资融资、法律法规、技术创新、信息共享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新平台。 破题思路是,深度融合。随后,上海市科委与上海市教委整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双方资源,以“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全覆盖、全过程、全参与”为发展模式,共同创建了上海创业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陆敏表示,上海创业学院的成立,是上海科技界与教育界的“成功牵手、跨界合作”,将汇聚多方优势资源,打破科技创业培训“理论派”与“实践派”的隔阂,打造科技创业教育新模式。 陆敏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上海创业学院将探索建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体系化、科学性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为上海创新创业提供人才支撑,为上海创新创业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专业培训 无缝对接 陆敏表示,长期以来,上海市科委非常重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初步建成了“指导+辅导+培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围绕创新创业、创业服务、技术转移等方面设计了系列培训及活动。 截止到2018年底,上海市共有11000余人次参加了创孵学堂、未来之星、小巨人总裁班、众创空间从业人员培训班、孵化器中高级管理人员进修班,技术经纪人培训、国际注册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等活动。 此外,上海市科委还积聚了一批优质的导师资源,构建了“创业导师—辅导员—联络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着力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和辅导服务。 此次选择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陆敏解释道,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过十余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走在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前列,在教学研究成果、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经验。 从7月15日开始,上海创业学院已经预先举办了三场专业深度的培训课程,分别是2019年上海孵化器管理人员培训班、2019年小巨人培训班、2019年度第二期科创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 “专业培训不仅切中时下热点、贴合企业需求,还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和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学习、交流、沟通、对接与合作的资源平台。”参加培训的学员代表肖进军告诉《中国科学报》。 未来,上海创业学院将积极推动高校教育资源与创新创业服务资源融通,在为创业者以及创业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将不断丰富学校创业教育资源和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陆敏说:“一方面,我们希望促使学校创业教育从单纯的理论传授,逐步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创业教育方向转变,形成品牌化、易复制、可推广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教育服务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创业者、科技企业走进校园,与高校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形成无缝对接。” 平台交流 解决问题 虽然每家企业技术不同、细分领域不同,但作为科技创业项目,发展路径很多是相似的,如何赢得投资、如何搞定大客户、如何管理下属、如何培养核心骨干,每家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却缺乏现实标准答案。 对此,上海创业学院创业导师、华创互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旭说:“科技企业家经常一起交流,有利于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少走弯路。上海创业学院可以为企业家校友交流、分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协助推动科技创业普遍面临问题的解决。”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