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创业教学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教学实训 > 创业教学 > 正文

创新创业,学校应该如何教?(2)

时间:2019-07-30 21:48 作者:飞扬 来源:媒体 人气:

  体制初成。2015年后,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逐步建立。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创新创业驱动发展战略,社会各界正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2.创新创业课程要挤掉“水分”

  光明智库:有网友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还需要探索。您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升级还面临哪些难点?

  许涛:深入推进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事物,打破了已有的行政职能划分、学科专业设置。现有办法通常是挂靠不同行政部门,利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来集中协调,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如何赋予创新创业教育部门相对独立的职能,如何优化和改进已有运行模式,是必须克服的难题。

  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教育。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实践性极强,要求高校重构教育场景,基于校企、校地协同,着力重塑未来教育新生态。

  目标重创业轻创新。高校往往不自觉地把学生创业率作为重要目标,忽视了对大多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高校重创业、轻创新的思维定式,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徐飞:创新创业热情不高。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基本上是两条线,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很难得到全面激发。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专创融通、融合”问题。高校要精准发现学生的创业意愿,鼓励学生大胆试错和进阶,并给他们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充分激发和释放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队伍结构亟待优化。目前,创新创业师资仍以经济管理类教师为主,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创业者为辅。还需引进第三类人员,即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知识产权技术发明专利交易等机构的专业人士,打造“知识型、专家型、实战型”相结合、跨专业跨行业跨组织多背景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课程及教材不完整。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课程体系大多借鉴国外已有课程设计;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课程,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实践课程也远少于理论课程,二者有效结合很不够,急需开发具有本土化特点和实战应用场景、将“应然”和“实然”有机融合的优质课程和教材。

  徐小洲: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破冰,但还没有自由“航行”;已经开局,但还没有合理布局;已经破题,但还没有很好解题。当前,需要重点思考几个问题:

  优化发展问题。与十年前相比,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逐步清晰。尤其是美国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以来,“卡脖子”之痛倒逼社会各界进一步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定位问题。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战略思考仍然不足,教育目标还存在着单一、零散、低位的现象。

  扩大参与问题。尽管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两学分必修课,但因为各种实际困难,真正贯彻落实存在难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师没有深入参与、学生没有全面参与、企业没有有效参与”的现象。

  提高质量问题。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竞赛质量亟须提高。从教育质量看,要挤去“水分”。创新创业“金课”凤毛麟角,创业家品格教育严重缺失,教育内容华而不实,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象需要扭转。从竞赛质量看,有些学生为了竞赛而竞赛,竞赛作品在不同赛场轮番转战,没有精力,甚至没有念头与市场对接。各类竞赛日益增多,带火了竞赛市场,甚至出现了有偿包装竞赛作品等弄虚作假现象。

  3.“五育”齐抓,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

  光明智库:前不久,教育部发文要求,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五育平台”,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

  许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要进一步处理好“思创融合”“专创结合”“劳创融合”等问题。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