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生涯专稿 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正成为各类高校就业工作的新潮流。近期,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接到了多个来自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电话,邀请CCDM职业规划师担任该校职业规划大赛的现场嘉宾。然而,在这些职业规划选秀比赛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再追问一句,职业规划意识真的深入人心了吗? 日前有媒体报道,调查发现九成“蚁族”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事实上,热闹的职业规划大赛落幕后,当千万学子真正步入人才市场时,才发现原来手上的“职业规划书”竟是一张白纸,毫无用处。向阳生涯认为,职业规划不是作秀,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必带来各种“后遗症”。 “秀”象重生的职业规划大赛 尽管高校越来越关注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但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职业规划似乎越来越像一场形式主义的“秀”。 自XX年教育部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后,全国各省市、各大院校相继举办了大大小小各类“职业规划大赛”,学生们踊跃参加,各式各样的职业规划方案也呈现出来。虽然上台参赛的同学表现非常优秀,但在台下的有职场经验的人听起来,可行性却值得商榷。正如某500强企业HR所说:“这些学生的职业规划方案都太过理想化,很多现实因素他们都不能考虑进去。”这一句话,戳破了职业规划大赛的美丽泡沫。 90%的学生写一份职业规划书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修满学分,并非真正给自己做一份实用的职业规划方案。事实上,他们也缺乏这个能力。网络上随处可以搜索到“职业规划书模板”,学生要做的就是下载,填空。在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CCDM职业规划师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请问职业规划书怎么写?”、“你们这儿可以教我写一份职业规划书么?”很多人认为,这就像模板作文一样,职业规划书也是可以套用模板的。各界要求学校要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加强职业规划学习,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受到专业培训的职业规划师来进行指导,很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形同虚设,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便成了应付了事的“差事”。 专家点评: 形式化的职业规划等于纸上谈兵 举办大赛初衷是为了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职业规划技能,然而,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职业规划的“好”、“坏”并无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比赛并不能真正的检验职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多次受邀参与了类似的职业规划大赛,他认为,类似的比赛有助于普及职业规划意识,但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并无实质性的帮助。“比赛考察了参赛人的公 另一方面,学校推进职业规划教育,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具备专业资质的职业规划师。绝大多数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长期在校园里工作,几乎没有什么职场经验。更要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师培训、认证。职业规划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不仅自身要有丰富的职场经验,还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咨询、辅导技巧与工具,仅靠在课堂上泛泛而谈是行不通的。 大批毕业生一年年涌入职场,他们迷茫的眼神让人捏把汗。工作三五年后,迷茫、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依然存在,职业规划的缺位,让他们无法获得稳定、成功的职业生涯。向阳生涯认为,职业规划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职业规划不是秀,更不是口号,不论是大学生个人,还是高校,都应问一句:职业规划,我们做到位了么?(完)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