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报告显示,这些“不在乎”工作的95后更希望投身到国际化的支教、环保义工、医疗义工等公益行动中。今年从长沙一大学毕业的皮凯灵,选择的“间隔年”是投身环保,关注湖南饮用水源地饮水安全问题。毕业后,他加入湖南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潇湘”,穿梭于湖南各市州的饮用水源地做深度调研、访谈、污染源排查。 今年从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的罗奇就表示,他需要用一个“间隔年”来不断沉思,找到人生的方向。“我不想像大多数人那样,按部就班地找工作、结婚、生子,而是希望自己通过不断的尝试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今年9月,他将通过自己暑期的工作所得和众筹得到的资金,在贵州迈出自己“间隔年”的第一步。一年的时间,他准备做一个中国“阿甘”,带上自己所有的迷茫,环跑中国。 专家观点 “慢就业”在情理之中 “不就业”却并不可取 不可否认,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直影响着大部分人的毕业选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有人按部就班,有人另辟蹊径。毕业“不就业”,成为了部分95后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对此,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陈京军老师表示,以前的大学生追求高工资,毕业后盲目投入到求职中,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更看中前途而不是“钱途”,这是一种好的趋势。近几年大学生毕业后出现“慢就业”的现象,这在情理之中,有好处也有坏处,他们可能因此获得一个更好的平台,不过也有可能被现实打击失去正能量。但无论怎样,是就业还是“不就业”,踏实的心理状态,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职业规划,都是在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最强的武器,学生在校时应有意识地往这方面提升自己! 一位就业指导专家表示,95后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代。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给自己留一段思考沉淀的时间,“慢”一点并非不可。但是,如果以“慢就业”为借口,最终不就业,逃避社会竞争、长期在家啃老则不可取。 网友微评 @伽蓝寺深:他们以为“网红”不劳而获。但根据已经曝光的资料显示,“网红”首先要有入门门槛,通常是貌和才,竞争很激烈。而且进去后会发现其实一样有恶性竞争乃至潜规则。 @我叫瓶瓶:我1995年生的,下半年就大四了。找工作这种事情,急也没有用,不如先提高点自身素养,把技能填满。 @新酿的陈年老酒:我现在在找工作。说不着急是不想让身边的人跟着我着急,其实自己挺急的。对于“网红”,完全不想。 @逯红尘:大学毕业及时走上社会是人生的历练,不能因工作不体面而选择逃避。不管家庭和父母多么富有,培养一位勇于承担自我责任、及早独立于社会的年轻人才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成功。年轻人不应该逃避和推脱自己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