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问每个90后面试者一个问题,你如何安排工作、上课、睡觉之外的时间? 有时我会换一种形式问,你在睡觉前的两小时内一般会做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通常来说,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回答是,我会看书,或看学习视频,或写作,总之都是学习型的行动。 回答吃喝玩乐的人,大部分情况下,我发现他们的综合能力也较差。 把闲暇投入到学习中,和把闲暇投入到娱乐消遣中,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 前者对自我的要求更高,有明确的目标,有成长的渴望,以成长型心智者居多。后者追求享乐,普遍平庸,以僵固型心智者居多。 这是我从现实观察中发现的相关性,这和Carol Dweck的《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对心智模式的理论研究大体吻合。
总的来说,拥有强悍学习能力的成长型心智者在未来能有增量,而且更受欢迎。 5、你不是有个性,你是有毛病 90后的个性让很多70后老板伤透了脑筋。
环境不好,走人。 一家90后公司,是否会被90后伤痛脑筋呢? 会,当然会。 我司做新媒体营销,日常工作以创意为主,文化开放,有狗有猫,层级观念弱,老司机很多,一言不合就会飙车。 我们一直在尽力塑造一个适合90后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但是,无论是90后企业还是70后企业,只要是企业,有一些核心原则是不变的。 如果你想要清闲,不好意思,这里不养闲人,请离开。 如果你想要快乐,不好意思,成长快乐是给儿童的。 如果你想要享受,为啥不在家养老还要来工作呢? 如果你想钱多活少离家近,有一种职业我会推荐给你。 如果你说自己只是来学习的,那你打算付学费吗? 如果你抱怨这抱怨那,那你干嘛不离职? 这些只是不完全举例。 你这不是个性,是有毛病。 很多70后老板认为自己看不懂年轻人,他们太有个性了。在这个障眼法下,90后的许多毛病也被一同打包进了个性。 我自己是90后,我知道是什么是个性,什么是毛病。 如果有以上这些毛病,无论什么公司,只要老板脑袋还清醒,你都留不下来。 任何一家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这算是商业中的基础公理,企业中凡是有违反该公理的行为,我们均予以清除。 不要奇怪为什么有些公司会有一两个奇人,工作时间比你少,工资比你多,闲暇一大把。因为人家一天创造的价值,顶上你一个月。这不违背公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如果你说,这些都是个性不是毛病,最好的方式就是证明自己牛逼到配得上它。 6、你要的不是自由,你要的是稳定 很多报道90后求职的文章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观点,即90后觉得钱不重要,自由的工作生活状态更重要。 放屁。 如果你不重视钱,从一个雇主的角度来看,我如果招你,能有多大信心相信你会努力提升自己去创造价值呢? 如果你不重视钱,干嘛来公司工作不去公益组织呢? 事实上,雇主都会招90后,90后也需要一份不错的工作。 自由市场中,没有什么信号能比钱更好地衡量一件事物的价值。你想挣钱才是好事,商业共同体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想赚钱变得强大,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我面试过的90后中说不重视钱的,最后没人不食言。 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应届生,对我们说,他们想要的自由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找一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没事能出去旅游,有钱买买买,工作时间较为自由,公司福利多多,家里养条狗狗,再谈个不错的男女朋友。 80年代,当时的人们挤破头要进国企和事业单位,住房工作包分配,一切安排妥当,工作轻松,日子清闲,他们认为有了这样的铁饭碗就能高枕无忧。 今天的很多90后追求所谓的自由,和过去人们追求的铁饭碗何其相似,本质上都是追求一种确定性,即稳定,害怕风险和损失。 当然,这也是一种选择。不过现实中,我问过很多90后,他们只提及了这样的目标,却未曾想过自己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成本。 我倒是见过很多自由职业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手艺和技术,以个人或工作室的形式在市场上生存,实现了他们想要的自由。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