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VR实验室负责人庄卓然表示,Buy+的完美亮相仅仅是阿里巴巴VR/AR战略的开始,阿里巴巴将集中平台优势,搭建VR商业生态,实现淘宝百万商家超过10亿商品及VR店铺的快速3D建模,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在家体验VR购物的乐趣。
MR技术可提供更强烈的现实体验感
淘宝首届“ 造物节 ”上,在VR重武器云集的黑科技体验秀中,还有一个不可小觑的“大咖”,这就是Magic Leap——估值超过37亿美元的增强现实公司带来的MR(混合现实)技术。
Magic Leap是马云关于VR/AR/MR整体计划的一部分,Magic Leap因去年震惊网络上的鲸鱼视频而声名鹊起。2016年2月,阿里巴巴领投了Magic Leap的7.94亿美元C轮融资,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同时加入Magic Leap董事会。
相比Buy+,Magic Leap或许会更让实体零售商寝食难安。因为这家神秘的公司放言,MR购物才是未来购物的最佳表现形式和体验。
在造物节现场,Magic Leap首次展示了一位中国的准妈妈如何通过MR技术为宝宝设计房间的中文版的MR购物视频。视频中,用户在新装修的家中要为孩子购买一盏台灯,通过Magic Leap的设备,用户可以查看台灯摆放位置的合适尺寸和高度。
与此同时,系统自动筛选出适合的台灯展示在面前,点击任何一盏台灯,可以查看台灯摆放在桌子上的效果,基本与实物摆放效果一致,点击台灯上的购买即可成功下单。
由此可见,Magic Leap虚拟场景的购物理念与淘宝展示的Buy+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但更为精进。
从VR、AR(增强现实)到MR(混合现实),这些技术到底有什么区别?
Magic Leap公司CMO Brian Wallace介绍称,VR是需要戴非常大眼镜的,没有办法接触到现实生活。AR则是像Google Glass一样,戴着眼镜在你面前就会呈现出一个电子的景象,但是你无法跟现实生活有互动。MR则可以进入现实的生活同时能够认识到你,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可以实现互动。
三种技术相比,虚拟现实(VR)已经属于相对传统的科技,“十年之前就有了”,并且成本保持较高位置,需要匹配相关的眼镜硬件才能进行视觉体验,没有办法进入现实生活。而MR技术则具有更强烈的现实体验感受和价值,也意味着具有更多商业使用的可能性。 短期内还很难普及
无论VR还是MR,都是通过技术制造沉浸感提升购物体验,提高电商的转化率促进购买,打通线上网购与线下体验长久以来存在的障碍。这一切,想想就觉得很美好,但要实现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目前,VR购物存在的缺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Buy+计划的购物演示中,消费者可以直接实现虚拟支付,但真正的技术实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直接的比如:支付功能接入VR硬件后,如何保障用户资金账号的安全性。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