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工业基地,但是好像没有真正的创新创业的机会。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创新创业不限于地域,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及时接触更新的知识和信息。在哈尔滨创业有一个好处,就是成本相对来说会比较低。葛俊(哈尔滨优秀创业者、莱特兄弟创始人)的飞行模拟舱绝对是高精尖的项目,他坚持留在哈尔滨,我觉得有他的道理。
人生如果一辈子不创业的话,永远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中国的口号叫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觉得把“创业”和“创新”放在一起,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而且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因为我们创业就必须跟创新的人在一起。 创新有两个概念,第一,通过创业创新我们自己的生命;第二,通过创新来改变原来某种比较传统落后、低效的现象,包括公司结构、商业模式、某种制度。现在大家都在弘扬合伙人制度,这个制度的讨论来自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很火,但是中间所有制度变革、以及人与人之间包括合伙人之间关系问题,都不会像电影里描述的那么浪漫。 所谓创业并不一定说你一个人做,你可以一群人一起做,可以变成创业队伍中间一员、变成创业队伍中间的引导者。这根据你当时当地的机会,根据你的个性以及根据你加入时的状态。 创业是不是凭着一股满腔热血就能够做成?汉高祖刘邦其实是一个没有太大创业热情的人,因为他在当时是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镇长,县里面的管理干部都是他的好朋友,没事喝喝酒、聊聊天。他觉得,没有必要造反。但是,刘邦反而成功了。为什么呢? 这其中包含一个重要的创业观点,一个人真正的成功,要有配合的背景基础,所以我现在特别害怕我们的创业者,什么都没想好、什么经验都没有,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当然,我不是说大学没有毕业就不能创业,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大学没有毕业就创业,包括现在facebook的老总,他也是大学没有毕业就创业了。我想说的是,任何一个创业者,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后,创业成功的可能才会比较大。 这些准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讲到大学生没毕业就成功创业的,在中国要少一些,美国要多一些。因为美国的社会机制,比我们更加简单。一个人有了一个好的想法、好的项目,尤其是好的技术以后,你只要继续做就可以了。当你组建团队时,每个团队的成员都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然而,中国的大学生创业者组建团队时,每个人都想当老板。所以我们会发现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比赛的成功率要高——因为它的商业模型、社会结构、人员定位、创投基金对于企业的支持,要比中国更加成熟。 回过来说创业的时候,我最怕碰到什么呢?最怕碰到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拿一个项目计划书,什么都没准备好,既没有人生经历,也没有创业经验,最后就说“俞老师你给我钱吧,给我钱就开始创业。” 现在都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呢?创业计划书,就是用一张纸写出一个想法,自己估值2000到5000万人民币,说“俞老师你得给钱,你不给我就不走。”这当然是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一个现象,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没有想清楚创业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再回到刘邦这个话题,刘邦为什么会成功?刘邦的成功特别简单: 第一,他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背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小官僚,他知道中国的官僚体系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知道如果一件事情要做起来的话,搭建人才结构和搭建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在当时的造反派,远远不止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只有刘邦是在最开始就着手搭建人才结构和组织结构,并把这个结构搭建得非常好。 第二,刘邦知道什么人应该用在什么地方,他从来没有乱用人,每一个人都用得非常到位。 第三,刘邦用的这些人帮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团队。 第四,国家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刘邦的组织结构就已经搭建起来了。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