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灵活营销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小微企业 > 灵活营销 > 正文

这篇文章,也许能让做内容的运营和产品都不再(3)

时间:2016-08-09 09:35 作者:朝烽 来源:未知 人气:

04 核心拳头内容的呈现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任何一款内容型产品,都需要让自己的内容具备特定的调性、风格和用户识别度,而在你的内容绝对数量比较多的时候,你尤其需要在用户第一次访问你的产品时,把这种特定的调性和识别度传递给用户,让他们能够记住你。

而在这个部分,常用的手段比如通过站内Banner、各种核心推荐位甚至是浮层、弹窗等,把你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呈现给用户。

例如,这是虾米音乐的主Banner位所推荐给我的一个官方专题,可以感受到,它传递出了浓浓的音乐文化,非常有识别度:

再例,这是三节课微信公号在新用户关注后给到用户的引导,以及我们想让用户看到的我们的精华内容的展现:

以上,是关于内容的组织。

二、内容的流通

接下来,我们再花一点点时间聊一下跟上一个话题密切交织在一起的另一个话题——如何在内容存量较多的时候,通过一些人为干预或产品机制,更好促进内容的流通,提升内容被消费的效率?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所谓“内容的流通”,就是当你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内容后,你可能需要考虑以某种方式让你已有的内容可以流动起来,通过流动令之展现在用户面前,从而让用户可以发现和消费它。假如不存在这样的流通形式和流通机制,很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老的内容将被大量埋骨深山,很难再被用户找到或看到,又或者是内容和用户间的匹配效率始终不高。

所以,在“内容的流通”这个维度上,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如何通过一些机制或手段来促进内容的流动性,以及促进流通中的内容与用户间的匹配效率。

而内容的流通,又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对内的流通,也即是在你本身的产品内部,内容可以如何更好地流通起来并与用户形成匹配?

二则是对外的流通,也即如何通过一些机制或手段,让我们站内已有的内容可以流通到外部平台去(如微博、朋友圈),带来内容的传播和用户转化。

01 对内流通的常见做法

内容运营人员的人为干预和组织

基础逻辑就是把内容展示页的维护和更新完全交给运营人员负责,所以,运营人员如果进行了页面更新或内容推荐,相应内容就会出现在用户面前。

比如,像罗辑思维的“得到”,目前就是这样做的——

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早期用户基数还不大的产品,或是专业度很高,特别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解读介绍的产品,又或是用户的内容需求高度一致,个性化需求较小的内容类产品。

算法的智能推荐

典型如今日头条和虾米这样的产品,都是基于我此前的内容消费习惯,依靠算法在一个信息流中为我推荐一些更适合我的消费习惯的内容。

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用户体量较大,同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较多的内容类产品。

依靠用户关系和用户行为

典型如知乎、微博等产品,都是基于我所关注的人的关系链,然后通过点赞、评论、关注、转发等用户行为,把相应的内容推送到我自己的信息流当中来。

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天然已经拥有了用户关系链的内容产品,或是用户对内容的消费习惯会高度依赖于“人”的背书和推荐的内容类产品。

02 对外流通的常见做法

这里也有两种做法,一是通过产品机制、运营手段等鼓励用户自发的把一些优质内容分享到外部第三方平台。 二则是依赖于运营人员主观挑选一部分优质内容,将其分享到第三方外部平台,并获取到更多人的关注。

关于一,其实核心还是内容质量,在这个基础上,产品的体验(如分享是否顺畅,操作步骤是否简单等)和一些激励机制的助推(如分享可获积分奖励等)都可能会形成一些额外的助推力。

而关于二,我推荐给你一篇三节课实习生吴越的文章《实习两个月后,关于如何更好刷爆知乎,这是她的答案》,你可以参考。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