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网讯 文科屌丝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梦:专注于小而美 近半年来,伴随着微信的火爆、新闻客户端的流行,“船票论”成为一个时髦词,IT届的大佬和精英们张口“入口”,闭口“平台”,好像不提就有多落伍似的。 是的,伴随着4G网络的建设、智能机的普及、流量的低值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期盼着一个杀手级应用的出现,猜想着 谁会是新时代的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虽然这三人好像并没有退位让贤的意思。 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却迎来史上最困难的一年,像笔者这样的文科生,更是成了很多人眼中“纯屌丝”的代名词。有人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屌丝逆袭的开始,可文科生们一无技术、二无资金,要想逆袭谈何容易? 但是文科生注定与移动互联网无缘吗?谈到乔布斯的成功,很多人说到苹果的胜利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蕴涵于技术中的人文精神,在于对人性的把握,然而 真正像乔布斯这样即是技术皇帝、又是人文大师的,在中国又有多少呢?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IT创业是技术精英的专利,而国内的技术精英往往是复制 国外创新模式,融合本土实情,再在细节和参数上做增量式创新,像马云和罗永浩这样的非技术宅少之又少。 技术宅们总是追求在某项参数和细节上的领先,然而不可避免的,他们要面对BAT及其他大佬们的阴影,仅仅一个腾讯的“从来在模仿”,就让很多的初创业者惴惴不安。当然,最近大佬们也放话了,你要去做大佬们不感兴趣的领域,并且要快,因为现在的市场是快鱼吃慢鱼。 在这种情况下,“小而美”成了应对BAT的新概念,其优势无非有三: 第一是专精。大佬们总是习惯于做大平台,对于细小的微粒和领域兴趣不大,不是因为做不好,而是因为对大公司来讲这不合算。市场越是细分,对专业 性的要求就越高,就越需要能深入把握不同群体心理细节的人,大佬们不可能招这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方式是做一个好的开放平台,设计一种盈利模式,与这些力 量合作。越是细分、专业的领域,BAT们越缺乏深耕的精力、能力和动力,这就给“小而美”们留下了空隙。 第二是灵活。BAT们往往受“大公司病”的制约,对自己的拳头产品具有超乎寻常的“眷恋”,对于安身立命的经营模式具有难以逆转的惯性,所以大船们 也更适合在宽阔明朗的洋面上前行,而那些他们看不到的小海峡、海沟,则成了“小而美”的航道,“小而美”们更灵活,可以把一亩三分地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 国。 第三是情感。小而美们对自己经营的领域往往有特殊的情节,将其作为爱好、家园甚至事业予以推进。在这一点上,一些非技术宅的优势特别明显,他们的目 的往往不是为了盈利,而是纯粹为了自己的一颗心一份情,这样的投入无论技术宅还是生意人都无法比拟,孕育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更能打动志同道合者们。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