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大的优势,其实是零成本,借助简网这样的平台,我没有费太多脑筋,就作出了属于特定人群的自媒体+内容聚合+社区,这是小而美们通向新时代的一艘小船。 信息过载已经成为“大平台”的慢性病,因为进入的门槛太低,鱼龙混杂的人太多,所以你一打开应用,往往满眼的各类信息漫天飞舞,人人网、微博现在都 是这样,微信未来也可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也就是存在感和归属感弱化之时。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特定人群对特定信息以及特定社交的需求就越强烈。可以 想象,未来人们的碎片时间很可能是这样用的,打开大平台满足自己的普遍需求(新闻、阅读、社交、音乐……),再打开“小而美”满足自己身份的特定需求。 找到细分市场的优势就不用惧怕BAT,BAT们的特征是造大平台,不断地叠加各种功能,仿佛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但是,你还记得QQ吗?它刚 问世的时候,好像关于互联网的所有设想都能实现,可今天的QQ却越来越变成纯粹的通讯工具,其媒体性和社交性被其他平台替代。另外,新浪问世的时候,也是 一路唱高,不停地叠加各种功能应用,好像能实现用户的一切需求可今天你打开微博,会主要为了聊天吗?还是其实就是看看新闻,转转不说话呢? 所以不用惊慌,如果你的小而美所有的功能BAT都能做到,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你更懂这个细分人群的习惯和心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其 实是对用户习惯的争夺,是对用户碎片时间的切割,小而美只要能从其中切到那么一点点就是巨大的胜利,如果能登上用户的常用桌面,那绝对是一大胜利。 毕竟,BAT和运营商们总是把小功能、小领域作为差异化的辅助竞争手段,或者“人有我也有”的防御措施,然而小而美们则是将这些地方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深耕经营,这种态度的差异给了小而美们“以小搏大”的可能。 笔者主攻的辩论,只是大学中的一个领域,这样的特定领域还有很多,比如挑战杯、模拟联合国、科幻、推理、动漫……在简网的群里,我还看到做文玩的、 儿童摄影的、藏地旅游的等等。试想一下,如果以上这些领域都能出现锁定人群的APP,如果文科宅们也能把他们的创意和情感灌注到APP们中,如果这些 APP能整合成一个覆盖全国的联盟,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编辑 马燕捧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