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人确实对创业过分迷恋,比如季琦。他常说:“一到刮风下雨就会兴奋,几天风平浪静就会觉得没劲。”内心就喜欢冒险,有新鲜感。“我不是专业的代孕妈妈,只是不停地创业,不停地做新公司,创业的乐趣就在于此,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诚然,这其中也包含更多机会的诱惑,正如季琦所言:“中国目前的机会实在太多,三、五年就能完成过去10年甚至20年的事情,企业的生命周期也缩短了。” 王秦岱先后担任北方电讯公司副总裁、总经理、亚信科技总裁,后创办华友世纪、手机大头软件,三度起落,他分析连环创业原因时说:“让我总结的话,凡是自己创业的人都是‘作’事的人,让他过稳定优雅的生活肯定不行,因为做企业是会上瘾的。”不过,在分析周鸿祎创业上瘾的原因时,还要加上理想主义的因素,他说:“我对赚钱没那么有感觉,也许我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我只想通过做一件事情改变行业、改变世界,这让我更有成就感。” 客观来看,连环创业不乏因发展规划不明晰、管理能力缺乏等技术层面的因素,也包含天生热衷挑战、好斗、缺乏耐心,但也有人由于盲目跟风搞短线投机而一败再败,屡受挫折。对于第三种创业者,不妨向马云学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尽管在线广告、短信、网游等互联网业务一度风靡,他却不为所动。 另外,中国制造业的熬苦精神同样值得连环创业客借鉴,比如广东美的43年如一日坚守白电领域,富士康37年只做代工而不涉足研发、渠道,不与客户争市场。 连环创业与专一创业实际是殊途同归之事,最终都为取得成功、收获财富、实现理想,只是过程不同。相较而言,前者会多经历些领域,尝试不同的模式,但若因此而夸大其享受的快乐或经历的磨难,便会形成错觉,那并非连环创业客想留给后来者的风景。 对这些创业家而言,创业过程仍然算得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摔打的价值 风投总是像野牛一样爱跟风。与创业新手相比,风投更青睐连环创业客,无论曾经成功或失败,后者总能吸引风投资本家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经验教训恰是令风投垂涎三尺的最大诱惑。连环创业客不仅比旁人有更多的求生办法和解困技巧,而且更善于抓住机遇,借力而为。 2005年12月,王兴创办校内网不到10天,就被红杉资本找去商量投资事宜。第一次,兴奋过头的王兴居然把商业计划书忘在出租车上,只得临时仓促写就一份两页纸的概况。第二次,在现场演示时Linux系统突然出现故障,连不上投影仪。最终,红杉资本把钱投给占座网。这次打击令王兴印象深刻,也提前成熟,尤其是在饭否网被关停之后,他感慨说:“我已经不想去挑战不该挑战的东西,我和饭否都不再是一个激进的人和公司。”当年的意气书生渐成圆润商人。 朱威廉也是一位像王兴一样倒霉的连环创业客。创办榕树下时,他第一年就投进1000万元,此后每月花费200万元,支出毫无计划,他从来不看银行账户还剩多少钱,到最后只剩下200美元他才罢手。2007年,朱威廉结婚,并喜获千金,他变得谨慎而稳健,因而在创办暴雨娱乐时再三论证,事必躬亲。以往榕树下低于5000元的业务他懒得介入,如今高于200元的项目他都要过目,暴雨娱乐的账户上现金逾千万,他也不轻易动用。 编辑 卫香香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