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魅族发布MX2前1个小时,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微博上发消息称,将于11月29日中午开放新一轮小米手机销售。这条微博招致大量疑似魅族粉丝的板砖,雷军也不得不关闭了评论。 而在3个月前,雷军也以类似的方式发布小米2,空旷的演讲台、大屏幕、幻灯片、核心高层介绍手机,白永祥的整个表演与之前的雷军如出一辙,只是没有选择纽拜伦的运动鞋,而是一双黑色皮鞋。 实际上,魅族与小米这两家公司在框架上也颇为相似:这两家公司的产品线都较为单一,魅族从2009年切入手机业务到现在,发布的主力机型只有4款,而小米从去年到现在,也仅发布了三款主力机型;另外,两家公司都打造了自己的粉丝群体,并且在营销上都借助这些人进行口碑传播。 魅族与小米这种科技公司,通过先发展技术的狂热追随者以及有远见者,然后再逐步推广到主流市场的模式已经颠覆了诺基亚、三星为代表传统的手机厂商直接将产品推向主流市场的模式,对于国产手机渠道靠人堆,广告拿钱砸,以价格而非配置驱动的粗放式经营打破,也因为魅族与小米的成功,为觊觎智能手机业的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资产”运作的示范。 笼络粉丝 面对着苹果、三星等国际手机大鳄,OPPO、联想等本土手机豪强,一直低调的魅族能够在手机市场中安身立命靠的便是培养了拥趸,而他们也亲切的称黄章为“老大”。 魅族最早是在与音乐有关的MP3上获得了成功,于2006年年底才决定将自己未来业务重心放到手机上。 2003年6月,魅族的第一款MP3随身听产品上市。与此同时,魅族的网站和论坛开通。从魅族的第一款MP3产品开始,魅族也确立了自己的售后服务风格——哪怕产品已经停产,黄章还是会在论坛上回答有关的问题,研发部也依然会推出停产机型的新软件版本。就这样,不依靠广告投放,魅族的口碑和用户也逐渐积累起来,其“论坛文化”也逐渐形成。 黄章会以“手机超级发烧友”的姿态,跟网友们彻夜讨论技术问题,而且常常争论不休。尤其粉丝和网友提出的疑难问题,总能得到他的亲自解答;甚至当他发现有经销商不守规矩时,他会忘掉自己是业内知名公司的老板,像愤青那样在论坛上勃然大怒甚至爆粗。 正是这些生动的嬉笑言骂,让魅族与粉丝实现了“无缝连接”,而这些粉丝恰恰是魅族日后发展手机业务的重要基石,这些“魅友”还统一了谐音昵称为“煤油”。 据魅族的部分用户透露,因魅族一次研发方向上的失误,以及M9手机上市连连“跳票”,黄章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魅族专卖店冷清,生产线员工放假,资金紧张到甚至只能用魅族大厦去银行抵押贷款,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触即发。而经销商们打来的数亿元款项,尤其10万“煤油”们排队缴纳的每台200元定金送给了银行一颗定心丸,最终使魅族转危为安。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