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先锋而言,生存压力一样摆在眼前。“虽然小企业的创业成本在降低,比如利用互联网资源免费开发软件、传播等等,但是创业团队的成长成本却在升高。比如不远处的中关村电子卖场里一些山寨版的智能手机,直接预置了腾讯QQ的软件,腾讯当然财大气粗,搭载一个他们的软件,他们就给卖手机的人2元钱。我们哪里有这个能力去推广自己?而且行业巨头一旦看到小企业做什么项目有潜力,马上就会跟进,所以和以前互联网一片空白时代比较,创业反而更难了。”杨先锋说。 不过,杨先锋也明白,目前的任何麻烦都是浮云,最重要的是先把产品做出来,尽快获得海量的用户。然后争取2012年拿到百万元投资。 小档案 ●中关村共有2万家企业,其中80%是中小企业。 ●中关村每年“出生”2000家企业,另有2000家“死亡”。 ●2011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2011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至1550家,新增140家。 ●1-11月,各类资金在中关村的投资案例295个,投资金额达到224亿元。 ●2011年示范区企业研发及科技活动经费总额将超过750亿元,同比增长近20%。 ●2011年示范区企业专利申请量将达到1.9万件,专利授权量超过1万件,增长超过30%。 小企业的土壤、阳光、空气 这是中关村的速度。来自中关村管委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示范区企业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连续20多年保持20%的高速发展。堪称世界区域经济中的奇迹。 有人说过,一个区域新生与死亡的企业数量代表着本地区的创新活跃度。从这一点看,美国硅谷和中关村“实力”相当。二者每年都有超过2000家企业创办和消亡。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小微企业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融资难、贷款难、招聘难、办公空间紧张等等。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关村小微企业的烦恼,某种意义上恰是“幸福的烦恼”。因为这些烦恼来自于企业超乎预期的发展速度与急切需要更多社会资源之间的脱节,这也恰恰说明,只要有一块规则清晰、机会平等的土壤,小蚕豆的发展不可阻挡。 北京的优势,就是打造了一个适合小蚕豆发芽的土壤。 中关村的“麻烦”,则是因为小蚕豆已经发芽,需要更多的资源。 北京的使命,将是不断提升完善创新创业土壤,支撑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创业者数量大约有7000万,真正创业成功的比率还不到10%。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不过未来的创业趋势已经可以渐渐显示,创业资源的匹配、创业资源的聚集、创业环境的构造已经越来越重要,而非以往单纯以创业者的个体能力作为惟一砝码。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