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四川籍大学生保姆进京潮几乎全军覆没 仅1人坚持

时间:2018-06-09 19:42 作者: 来源: 人气:

    如果没有陈杰(化名)的坚持,那个始于2005年、终于2008年的四川大学生保姆进京潮,几乎是“全军覆没”了。

  几百个闯北京的四川大学生,体验过几个月的保姆经历,得不到有保障的劳动待遇,受不了困兽般的枯燥生活,顶不住旁人的冷眼,看不到未来的前途,纷纷转行或踏上归程。在北京的这段经历,成了他们生命中最为低调处理的一段“传奇”。再多的精彩、艰难值得分享,但面对家人还是朋友,他们都秘而不宣。

  2007年,性格开朗、热情、随性的陈杰,怀着“干什么都要干到底”的决心,有点冲动地加入了进京当保姆的行列,没有任何关系门路,却幸运地遇到一个善良、开通、宽容的老板。一切机缘巧合的偶然,成就了她长达三年半的全职家政经历。

  三年半来,她的生活与工作融为一体,日子看似平淡如水,她却说,自己的内心一直在充斥着矛盾的漩涡中心挣扎。她的职业准则是只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就好,不必问得失,可面对亲人和朋友,她在社会传统的观念面前,对自己从事的行业难以启齿。她特殊的工作方式所带来的孤单、寂寞、没有朋友圈的苦恼,让她渴望拥抱外面的世界,可当走向社会的工作机会真的落到头上,却担心无法适应社会竞争,忧心忡忡迟迟不敢迈出一步。

  北上迷途

  “我可能是在等待,但要问等待什么,我真的不知道”

  一两个同来北京的学生和陈杰保持了一段联系。她们有的是照顾老人,有的是打扫卫生和照看小孩。大家都还在北京坚持的时候,还有互相鼓励的默契。可一两个月之后,大家陆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现实并没有设想的那么理想:繁琐的家务更像体力劳动者,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和另外一家人朝夕相处枯燥且摩擦不断,更可怕的是机会并未如约而来,继续干下去看不到未来的发展路径,难道一辈子当保姆?再呆下去只能是浪费生命。压根儿没有几个人设想自己能把这份工作一干到底,面临困难很快放弃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

  半年不到,大家陆续回乡转行,也纷纷转头劝说陈杰也早些换其他的工作。“当然心慌啊,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工作了,也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早点换一个工作?”

  不久前,川妹子家政公司告诉她,从2005年开始来北京的大学生保姆,现在还坚守阵地的,还能联系得上的,只剩她一个了。虽然市场对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客观需求不错,但是家政行业欠缺规范性,让大学生保姆一直无法享受到非常基本的社保待遇。另外,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得眼高手低,客户对他们的“性价比”并不满意,市场也就逐渐冷淡下来。

  在那么多“干扰”之下,陈杰也觉得自己能做这么久很神奇。来与不来北京之间,陈杰说,即使让她再选一遍,也想不出个明确的答案。“当时真的没有想太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想要什么。只是告诉自己,不论做什么,我都要坚持,不能轻易的就回成都。”这个明确又含糊的目标,把她钉在了原地。

  她的老板也开始为这个大大咧咧不知愁的女孩操心,24岁禁不起再耽误,希望早点让她出去闯荡,不能一辈子闷在家里耽误了,于是接二连三地为她筹划未来,给她在走与留之间,提供了第三条路。老板先是联系北京电视台,实现她做娱记的梦想,又表示可以接受她来自己的公司上班,就此解决她一直空白的社保问题。甚至还给她买书,让她学习职场经验。“一开始我没有想过能通过老板轻易得到别人渴望很久的工作,他们提出可以给我机会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的一些舍得和放弃是有回报的。”

  可是面对这些机会,她表现得犹豫不决,简直让老板“恨铁不成钢”。老板每每问到她“你以后到底怎么打算?”她就用皱眉撇嘴的表情回应。“在家里呆得太久,职场的那些勾心斗角我想到就怕,恐怕做不来。”就像老板送给她一个iphone手机,虽然新潮漂亮,她却觉得适应新操作系统很麻烦,一直还在用传统的诺基亚就很知足。

  被问到现在的状态是勉强坚持还是比较满足,她犹犹豫豫地回答:“一半一半吧,可能是在等待,但要问我等待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只是觉得现在的一切都不是我最希望的。”她说,她希望有独特之处被人欣赏,却又不喜欢因为独特被人孤立,“但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舍不得,舍不得这份难能可贵的感情,舍不得已拥有的,舍不得那份虚荣,舍不得被人需要的感觉,舍不得那仅属于自己的掌声。”

  “我上了火车就一直在考虑自己为什么上车”

  2007年的春节前夕,陈杰迈下进京的火车,习惯了家乡成都湿漉漉的气候,她有点被眼前的光景吓着了,“觉得好冷,这个城市就像被火烧过一样,树都是光溜溜的,打个裸体。天是灰黑色的,很多土,脏。”20岁出头的姑娘头一次尝到了只身在外的滋味,不由得感慨,完全不同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她跟随的是四川一家名叫川妹子的家政公司的进京团。在2005年和2006年,大学生做家政服务这个全新概念,由这家公司打响了“第一炮”,自此在媒体的关注下声名鹊起。陈杰就是看到新闻,报名成为第三批进京大学生中的一员。在这一年,公司安排大学生保姆进京的业务发展到了顶峰,全年一共送来100多个人,其中还有一部分男生。

  学生中有的家庭条件不好,还未毕业来北京实习勤工俭学,有的则面临就业压力,希望在首都开拓新局面,有的则是怀抱着尝试新生活的“体验主义”想法。还有就是很现实的野心——给自己找一个留在北京发展的“跳板”。他们期待的最理想的服务对象是“双高(社会地位高、收入高)”家庭,在这样的家庭呆一段,说不定能向其他领域延伸找到机会。总之,学生们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我上了火车就一直在考虑自己为什么上车。”陈杰一路上躲在车厢的角落里看书,考虑自己这次有点意气用事的决定,到底是为了什么。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马上大专毕业,并不为找到一份工作而犯愁,家里给她联系了一份相当稳定的工作,在政府部门的档案室,学校则安排她去一家工厂做技术工作。“全都不是我想要的,也觉得自己一直过的都是浑浑噩噩的生活,想改变一下。”陈杰压根儿不是那种传统、“本分”的女孩,警察和爆料明星隐私的“狗仔队”,这两样同样刺激、充满挑战性的职业是她考大学之前的梦想。

  不过一切“不靠谱”的想法都没能在家长那里通过,读警校的愿望没有实现。“争取不了自己想要的,就随便选了一个学校,然后混毕业。”为了对父母有个交待,陈杰编了个来北京投靠同学的理由,号称旅游同时寻找发展机会,父母也就不会过分阻拦。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