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在美语中通称为“resume",源于法语résumé,意为“摘要,梗概,概要;述要”。在英国等一些国家常用“cumculum vitae(CV)/vitae'’,源自拉丁语,意为“生活轨迹”。在美国人看来,curriculum vitae仅适用于高层次、高学历的人,因此两种称法间有一定的区别。有些国家亦用“personal data"。 简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功能是“自我推销”。无论用于个人求职还是用于宣传企业形象,简历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能成败在此一举。有专家分析,在对应聘者进行综合评估时,简历的权重可能占百分之六十。 简历的用途主要有两方面:1. 个人求职,发往某企业或团体,由个人起草;2. 公司业务交往,如在投标时向对方介绍本公司的人员状况,由公司有关人员起草。 写好一份英文简历并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并不需要做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讲究。作为求职者,如何能使自己的简历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所接受?下面飞儿为大家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 一、式样外观 形式与内容相比,自然是后者更重要。但也不要忘记,形式是基点,是前提,是万事之初。没有形式的定位,一切都无从谈起。写简历更是如此,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 篇幅过长,给人以“没完没了、拖泥带水”的负面印象; 2. 纸张质地低劣,使人认为你在对待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时不够严肃认真; 3. 打印效果差,无法辨清字迹,或墨迹不均,阅读时使人感觉不适。 从公司一方考虑,人力资源部门每天会收到几份甚至十几份简历。你的简历过长势必会令评审人生厌,因为他们要讲求工作效率,几乎没有耐心去读完你的长篇大论。即便是极有竞争力的求职者,其简历也可控制在一、两页内。若超出两页,往往显得你不够利索或刻意渲染,反而弄巧成拙。 简历代表了求职者的第一形象,因此对它的重视程度应当不亚于对面试的重视程度。这个门面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雕琢。在英文简历的制作上花大本钱或下大气力是值得的,这一点往往被众多的求职者所忽略。这里也涉及到东西方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投出一份印制精美的简历与面试时身着品牌西装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格式设计上,要把握层次分明的原则。除了在页面的上、下、左,右均留出足够的空白外,在文中适当位置要留有空行。同时可采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来区分主次并突出关键词语。必要时还可变换字样,以期达到某种艺术效果。 二、信息内容 首先,要明确发送对象是否有特定的简历表格或已规定有关条目,你的格式与内容一定要符合对方的要求。如有不符,均要逐项进行适当调整。 通常情况下,不要指望拟一份简历便可万事大吉。求职者必须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来定位自己的形象,既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又力争与对方的期待相吻合。与对方需求紧密相关的内容一定要特别详尽,可根据具体要求适当扩展。相反,与对方需求无关的内容可简化或一概略去,否则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如同时申请几份职位,则必须视其不同要求调整主稿的有关内容。 简历的时段性很强,必须及时补充近期的新内容和最新的业绩项目。在发送之前对职务、电话、地址等已有变动的事项要逐一核查,及时变更。 三、态度语气 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是写简历时必须解答的问题。当然,从中国的传统美德的尺度衡量,似乎不宜过于锋芒毕露,否则会有“不白量力”之嫌。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甚至可以说,在求职时谦逊的态度并不可取。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特别是在对方感兴趣的方面,不妨刻意加重笔墨。自信心是根本之根本。 然而,也有必要在此提醒,切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要记住这样一句忠告: Don’t make your resume sound as if you can jump over mountains or, if you can’t jump over them, you can move them. (你的简历不应夸海口,好象你能一步迈过大山,即使迈不过去你也能把山移开。) 要遵守诚实、诚信的道德准则,不虚夸、不造假。对个人的描述,可适当渲染,美化,但也要把握好尺度。“自吹自擂”不能太离谱。若过分夸张,也会引起对方的怀疑。总而言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自信而不张狂,客观而不谦让,骄傲而不吹嘘。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