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坚持推动产业标准与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融通和体系建设。遵循“国家战略→行业目标→企业需求→用人标准→培养标准→评价标准”的技术路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人社部等部门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系统探索和推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 三是推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发展新机制。积极组建行业人才培养联盟,持续与多部门联合举办产教对话活动,召开行业职教工作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行业代表性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实践基地等育人平台,通过推进相关标准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应用和优化,构建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四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将先进产业文化和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标准开发中,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增强标准的引导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 强化校企合作运作机制建设 记者:校企双方应如何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结合? 王海宇:我认为,校企双方要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校企双方必须熟悉彼此的现实状况。学校要熟悉企业的产品特征、设备特性、技术要求、技能特点、生产条件等元素,企业应了解学校的专业工种、设备状态、师资水平、训练方法等状况,使得校企现有基础平台与企业发展相融合。 其次,企业有需求、学校有目标。学校要掌握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计划,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科研工作,有针对性地办好已有专业,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新专业。这是校企双方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切入点。 再次,校企应该结成发展共同体。学校要主动了解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设备提升、行业前沿科技等;企业要根据学校的能力条件,为之提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指导,接纳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新技术技能培训,帮助改善办学条件,与学校一起开发相关教材、技能训练方法,形成校企联动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关键在人,就是要有合适的师资来实施培训;合作的核心是新技术技能的应用;办学的措施是加强培训,适应企业发展。“为企业培养人、向企业输送人、在企业成就人、让企业留住人”是我们校企双方的共同目标。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