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聘五年:网络招聘行业巨变,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2016-06-08 18:21 来源:瑞莱观点 招聘 /行业 原标题:猎聘五年:网络招聘行业巨变,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文/李东楼(微信号:lidonglou) 最近,猎聘网正在举办五周年庆活动,而网络招聘行业在国内发展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了,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老一代的网络招聘网站都诞生在上一个世纪末期。实际上,互联网行业每三年就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五年更是相当于一个轮回。那么,在猎聘网出现的这五年里,行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过去五年,网络招聘行业呈现三大变化 第一,移动化。过去五年,网络招聘行业遇到的移动化浪潮的冲击,传统网络招聘三强彻底解体,不约而同遭遇发展困境,中华英才网在2015年5月被58同城并购;智联招聘在2014年在到纳斯达克上市之后股票表现不佳,目前管理层正在寻求私有化;而前程无忧更是麻烦不断,不但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50%,还因为“严重违规失信”被上海网信办约谈。相反,一些新兴的网络招聘网站却在移动互联网爆发过程中乘风而起,站稳了脚跟。以专门做中高端人才招聘的猎聘网为例,其在2011年上线,在2014年率先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招聘app,截至2015年6月,猎聘网拥有超过2900万的注册会员,已服务超过50万家企业,成为这一波网络招聘行业移动化浪潮当中最大受益者。移动招聘的最大好处在于,求职招聘的效率大大提升,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职位信息,而求职者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更新简历、查看求职进度和挑选工作机会,而没有能够及时进行移动互联网转型就是传统三强没落的主要原因。 第二,社交化。5年前,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成功上市,让国内很多创业者开始希望能够将这一模式移植到中国市场,由此出现了天际网、脉脉等一大批职业社交网站。不过,职业社交在国内至今未有大成,曾经概念火热的职业社交平台也都渐渐沉寂。根据腾讯企鹅智库在2015年发布一项网络招聘行业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通过职业社交网络求职的用户占比仅为11.9%,远低于专门的网络招聘网站求职的53.71%,这说明类似于LinkedIn的职业社交平台在国内可能根本走不通。而猎聘网的成立也是在2011年,不过猎聘网CEO戴科彬在一开始就认识到了LinkedIn模式在国内的局限性,并明确了自身作为为中高端人才、企业和猎头三方搭建一个职业服务平台的产品定位。在2012年接受36氪采访时就认为:在职业社交领域,猎聘网更专注于前面的“职业”、而非“社交”,社交网络扮演着将企业、猎头、个人三方联系起来的一个纽带角色,也就是服务性平台而非信息平台。 第三,品牌化。过去五年,在传统网络招聘巨头们衰退的过程中,新兴的招聘网站则抓住机会抢班夺权,高居进攻大旗,不断攻城略地。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快速在行业和用户心目中,树立起自身作为网络招聘行业变革者的品牌形象。过去五年,猎聘网显然是在品牌方面动作最多的。从刚诞生起,就极为重视品牌方面的推广和塑造,而且敢于尝鲜。首先,猎聘网应该是国内比较早的在线下大规模投放楼宇电梯广告的互联网公司,早在2013年就通过投放了在分众的北上广深的楼宇地铁广告,这让初出茅庐的猎聘网收获了第一批用户。而在今年,猎聘网在签约胡歌作为品牌代言人之后,又一次大规模投放北上广深的楼宇电梯广告和地铁广告,而这一次则大力推广其移动产品猎聘同道app;其次,猎聘网也是较早通过电视节目进行娱乐化营销的互联网公司,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间,猎聘网CEO戴科彬作为人力资源专家嘉宾先后登上了东南卫视《步步为赢》和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而这进一步凸显了猎聘网专业中高端人才招聘平台的品牌形象。而在近一年来,猎聘网在品牌方面的动作更是不断,猎聘网CEO戴科彬本身出演了《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和《私房钱》,老板出演电视剧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多见,而这也引起在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进一步扩大了猎聘网的品牌知名度。这些在品牌广告几波攻势成功奠定了猎聘网在中高端人才招聘方面的龙头位置,也使得其在短期内成为网络招聘行业的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 网络招聘行业未来趋势:专业、闭环和生态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