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简历技巧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简历 > 简历技巧 > 正文

先把简历交给他们,你才不会死在HR手里

时间:2018-09-16 21:19 作者:hongyi 来源: 人气:

先把简历交给他们,你才不会死在HR手里

先把简历交给他们,你才不会死在HR手里

知乎上有一个阅读量在350万+的问题:简历上的哪些内容才是HR 眼中的干货?

得票最高的前高盛分析师朱英楠David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

想要知道什么是“干货”,我们可以先聊一下干货的反义词:废话。在简历上最经常看到的一句废话就是:“负责XX日常工作”。看到这句话,HR能够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你在这个岗位没做什么。

先把简历交给他们,你才不会死在HR手里

先把简历交给他们,你才不会死在HR手里

最后他的结论是,把简历上的“普通描述”升级成为HR眼中的干货,只用记住两点:一是写具体,二是写结果。

在看到这个回答时,我真的是深有感触。

大多数人的简历误区

去年春天,当时还在一家杂志媒体任职的时候,曾经扫了一眼来应聘的20个记者的简历——几乎60%简历都是用word简单做的,排版丑陋,格式僵硬。另外40%一眼能看出,本质上只是用word文档转制成了PDF文档。

打开内容其实也并不亮眼,或者说很不直观,甚至是废话。大部分来应聘的人在强调自己的学历、留学背景,以及曾经在其他媒体、大公司的任职经历,甚至是强调自己得过哪些奖励——比如说优秀员工,或者是奖学金。而不是贴出自己写过的稿子,让我们看看他究竟有哪些代表作。

但是作为一家媒体机构,我们看重的,并不是那些平台、校园赋予的虚荣。仅仅只是,这个人到底文笔如何?写过哪些重磅稿件?在哪些领域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所以去年虽然收到了20份简历,其中不乏海外、清北以及四大门户出身的记者,但我们最后选择了一个普通二本毕业,工作经历不到2年的年轻人。

她曾经在财经类媒体做过调查报道,自己上大学时还运营了一个文化领域的公众号,在业内小有名气。她的简历也给了两份,一份是用PS制成的,一份是PDF文档。而且把自己的代表作品贴在了简历里,只要点开链接就能看到这些文章——这些内容足够直观、简洁也有力度。

当时主编选择这个94年毕业资历尚浅,而且个头不高的小丫头,考虑就是三点:

1、这个年轻人有着非常明确的求职目标——就是做深度报道,尤其是深度的文化人物报道。这和我们当时那家媒体机构的战略方向以及发展定位是非常吻合的。

2、她的文笔足够好,而且横跨文化、财经两个领域。大学时就能在文化领域做起一个小有名气的大号,足以说明其撰稿能力、运营能力、抗压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

3、年轻人可塑性强,不但可以完成日常报道,而且在商业合作来临时,也能够帮助杂志应付客户,带来收益。

我说这大堆陈年往事的意思是,其实很多人误把学历、平台当成了简历的核心,却没有关注招聘者看重的问题——你到底能做什么?你到底能带来什么?这些问题不只是刚入职场的小白不懂,哪怕是很多职场老鸟也会忽略。

职场顾问也能搞专访

我自身一直有个习惯——不管找不找工作,每年年初要把简历更新一遍,因为很多机会稍纵即逝。做简历,其实也是对自己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的梳理。

这几天正好得到了猎聘新产品“简历顾问”的试用机会自己也尝试了下。发现这款所谓的“帮你做简历”的产品,还是比较超出想象空间。

只需一键下单,大数据就会根据用户的所在地区、所属行业、工作年限、期望职位等信息自动匹配适合的顾问,这些顾问大多是知名企业的HR或者是资深的猎头。

最关键的问题是,与其说是顾问在帮你做简历,倒不如说是在接受职场顾问的专访——在长达90分钟的电话沟通中,职场顾问会把你每一段工作经历中的一些亮点全部梳理清楚,最后帮助你制作出一份专业的简历。

先把简历交给他们,你才不会死在HR手里

先把简历交给他们,你才不会死在HR手里

作为一个曾经常给商业人物做专访的媒体从业者,在被职场顾问采访时,感觉还真有些奇妙。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