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稀缺,培养后备力量成要务 关于AI元年的界定,此前人们一直认为是2017年,的确,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中,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前几年。不管是战胜一众围棋高手,还是在餐厅服务,甚至是通过人类考试和写诗,都能够让人类为之惊叹。 当前,AI已然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企业、媒体甚至相关部门的重视。AI所展现出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作为辅助或工具的范围,我们不禁期待明年或许是AI大爆发的一年,因此我们可以将明年看做是真正的AI元年。 由于之前打下的基础,AI相对来说步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那么各方对AI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有需求就有市场,但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人才。没有人才,就如同建筑没有地基,一切都是空谈。 然而纵观全球市场,AI人才的状况却是不容乐观。尽管AI 人才的薪资极高,但缺口仍然很大,也由此导致了学术机构中人才出走至企业的现象。这种发展模式并不正常,也会给行业带去一些影响。 一、AI行业前途光明但人才短缺,原因复杂阻碍多在如今的科技和互联网圈子里,AI的崛起和发展是不可忽视的趋势。可谓“得AI者得天下”,而再向深度探究,应是“得人才者得AI”。AI人才是全球的相关企业都在追求的,今年,对AI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人工智能在实践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更多的初创公司都加入到与AI相关的创业大潮之中。 这一发展趋势催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根据《2017人工智能就业市场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AI人才需求自今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且由于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高,发展年份短,相关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故而企业常处于追逐人才的被动状态,此后AI行业薪资将持续走高。 打开招聘网站,搜索人工智能相关的字眼后会出现很多招聘岗位,薪酬极具诱惑力。如AI算法工程师的薪酬最少都能达到每月一两万,高的能够达到年薪百万甚至更多。根据智联全站大数据,今年第三季度,AI人才需求量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了179%,是去年第一季度人才需求量的三倍。近两年,共享经济和高科技等热门行业的工资涨幅极快,对于AI和大数据等方面的人才,国内相关企业给出的薪资甚至高过于硅谷, 此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不仅在中国出现,在国外亦是如此。李开复曾公开表示:“在硅谷,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一毕业就能拿到年薪200万到300万美元的录用通知,三大公司(谷歌、脸书和微软)都在用不合理的价钱挖人。” 根据领英近日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基于领英的全世界AI行业的技术人才数量高于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出85万,位列第一,中国相关人数超出5万,位列全球第七。 但是,这些人才远不能满足互联网行业的需求。目前国内供求严重失衡,比例仅为1:10,国内的许多巨头都会以月薪几十万吸引顶级的AI人才。 AI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0年深度学习技术所取得的飞跃性的突破。然而,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造成人才稀缺的重要原因。作为下一阶段变革的主要力量,技术发展速度过快,相关教育断层,后备人才力量极度缺乏,所以各大企业挖人现象在所难免。 此外,行业垄断、地域垄断也是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虽然AI企业中创业公司占大部分,但人才数量的绝对值远不及第一梯队的企业。一般来说,存量的AI人才主要集中在华为、IBM、联想和BAT等行业巨头中。 从地域角度来看,AI的人才需求岗位主要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其中北京占总需求量的30%。AI人才在城市中的分布与需求大体符合,但供需状态却不尽相同。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人才供给占比大于需求占比,而杭州、广州人才供给小于需求占比,人才更为紧缺。 面对这种情况,似乎只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借助外来人才的力量,一种是培养本土人才。 二、AI亟需培养后备人才如今,许多企业都提出了“all in AI”战略。随着AI在中国的发展和深入,各家企业都希望在这一领域占得先机,所以AI人才受到热捧,然而AI人才稀缺同样是事实。因此,从海外挖掘优秀人才成了许多公司考虑的方法。 如科技方面较为先进的美国,在AI方面也是布局较早,人才数量相对充沛,当今世界上半数的AI人才都集中在美国。其中华裔是不可忽视的,根据《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美国成为了中国AI人才最大的回流地,在中国,拥有海外工作经验的AI人才有43.9%是从美国归来的,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中国与其他科技强国的差距。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