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将各种培训填满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虽然孩子获得了短暂的发展,但拔苗助长后的“抢跑”仅是一种假象。事实上,超前教育过早地消耗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透支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但短暂的优势无法长期延续。再者,有的家长为了增加竞争的砝码,不惜在学历中造假,给幼小的孩子传递了虚假、虚荣的价值观,同时,这也加剧了公众对教育的集体焦虑。 贩卖教育焦虑的不只是焦虑的家长。民校中的名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家长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如果学校把高学费当成入学门槛,恐怕没有太多的争议,毕竟,逐利是民校的终极目标。但是,倘若学校将学生的智商、能力、成绩纳入面试考察的范围,这必将推高家长的超前教育,加剧非理性的“教育强抢跑”,刺激家长的教育焦虑。因此,如果民办学校在招生时刻意强调学生的智商、成绩等客观因素,其实就是在贩卖教育焦虑,是极度不负责任的。 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公平在不断推进。“牛娃简历”仅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代表不了全部。另外,“牛娃简历”中或许也有家长的注水成分,学校未必全信。而网友故意将简历中的“神奇”部分凸显出来,加以对比和聚焦,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收割了公众关注的流量,放大教育焦虑。从某种角度看,这也是贩卖集体的教育焦虑。 小编推荐: 2018贵州三支一扶答题技巧:社会治理格局 2018贵州三支一扶答题技巧:4月24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