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简历技巧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简历 > 简历技巧 > 正文

就业之前“刷简历”(2)

时间:2018-11-26 21:00 作者:hongyi 来源: 人气: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闻了实习留用的前例,便开始努力实习,希望自己也能有如此好运。从最初的适应工作,到后来的被动接活,再到现在的主动报题,她的实习热情被激活,新闻的激情之火也越燃越旺,很快便得到了实习老师的认可。

但一次席间谈话,让她的心情又跌入谷底。原来,报社今年没有留用名额,她的本科学历在学历门槛限定研究生的几轮校园招聘中也惨遭淘汰。

一眨眼,圆圆在报社实习有半年之久了,在面对是否继续实习的时候,她迟疑了。因为一心倾注在实习上,抱着留下来的打算,圆圆错过了年末的校招旺季,即将到来的春招作为冬季招聘的补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并不多,社会招聘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将她拒之门外。

和她一起实习的同学在得知报社入职无门后果断应聘了另一家新兴媒体并成功入职,对她打击不小。随着假期的结束,曾经并肩作战的实习小伙伴们也纷纷回归了校园,她成了实习生中的“大姐大”,迎接着初来的一张张新面孔。

继续实习等待未知的留用机会,还是离开重觅归宿?在朋友和家人的劝导下,她选择了后者。

长达半年的新闻实习从开始的理想褪变为求职简历上的一抹金,辛苦得来的一个个新闻作品为几笔墨迹定格。

手持一纸“金简历”,她穿梭于杭城,投递一个个陌生的电子邮箱,接听一个个陌生电话,走进一间间陌生的面试室,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试官。

在城西的一家投资公司,她的简历终于落地。

如今,后台管理的工作多少有点无聊,复制粘贴是全部。

着急的父母在宁波给她找了一份上市公司的工作,几经斟酌后,圆圆还是选择留下来,因为对杭城的一份留恋,也因为一帮难得的好友,她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宿,有了固定的朋友圈,她还不想离开。

报纸仍是她的每日必读,“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去报社工作。”她说。

两年考研路

小恒(化名)现在是杭城某重点院校传播学的研究生,两年前的他还是安徽某二本院校的大四毕业生,从安徽老家到杭州,从二本院校到全国知名学府,他花了两年。

第三次从全国研究生考试的横幅下走过后,他终于如愿考上,不再是个来去匆匆的过客。

本科院校的校报记者经历让历史专业在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传媒的乐趣,也决定了未来的从业方向。

无奈所学专业毫不沾边,二本院校的对外头衔也毫无竞争力可言。他意识到了与未来规划的距离,他需要给自己加码。

于是,临近毕业时,他报考了杭城某知名学府的新闻传播专业。但考研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报考失利,第二次再度失利。

抱着“事不过三”的想法,他第三次走进相同的考场,终于如愿以偿。

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现在的他已经在老家的一家电视台开始了实习,“希望未来的求职简历能丰富一些。”他道出放弃休息时间早早投身实习的缘由,目睹了每年的就业难和身边好友的屡战屡败,危机感油然而生。

考取的研究生院校近100%的就业率让初来乍到的小恒松了口气,但有师兄师姐入职几个月甚至几天就闪辞的故事和导师们口中传媒业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每况愈下的事实让他对简历重生后的未来仍不免有几分担心。

“好在还有两年的时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两年的研究生时光成为缓冲带。

虽然读研后的前途尚不明晰,但在小恒看来,与两年前的自己相比,至少现在的他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他希望入学后往新媒体的研究方向发展,“学点技术,早做打算”。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