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提示音响起,X总收到了今天的第一条工作消息,风险管理公司的一个项目有了新进展。来到公司,拿起办公桌上放着的资管计划净值报告,他边看边走来到会议室。接待完来公司拜访的产业客户,他又和公司海外分支机构进行了视频会议。午餐过后,他还要和研究所所长一起赶下午的飞机,去一家大型企业参加座谈。在他刚成为期货公司负责人的很多年前,从未想象过自己的工作业务如此之广。 X总和他的期货公司,其实是国内期货经营机构的一个缩影。伴随着期货市场30年来的探索发展,期货经营机构也经历着成长和变革,从无序发展到清理整顿,再到稳步发展,目前已经步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创新业务依托传统经纪业务不断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期货经营机构开放的新布局也正在形成。 生于改革 立于整顿 期货经营机构初长成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期货的“种子”开始萌芽。20世纪90年代初,在各类法律法规都不太健全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的发展快速而无序。 期货经营机构作为期货市场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伴随着期货市场的萌芽而诞生。当时,各地政府及一些部门自行审批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1990年后的短短4年时间里,全国一度出现50多家期货交易所,注册300多家期货经营机构,还有逾千家未正式注册的地下机构和二级代理。 “最多的时候,境内期货公司的总数超过两千家。早期期货市场基本没有监管,完全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自由状态。”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回忆那时的情景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货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期货经纪业务、期货自营业务、代理外盘交易等,由于缺少有效监管,经营极不规范。据估计,当时,大约三分之二的期货公司都从事境外期货交易业务。 之后,期货市场进入清理整顿期,再加上期货公司自身多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股权变更等程序,坚持到现在依然在开展业务的公司,数量已经很少了。 无序的生长最终需要秩序的规范。1993年4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期货公司的政策法规,同时也拉开了国家对期货公司清理整顿的序幕。1994年,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请示的通知》,其后政府对期货经纪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 “应该说,期货市场发展初期的清理整顿是很有必要的,正是经过清理整顿,期货市场才有了后来的规范发展。”罗旭峰表示,就是在这期间,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应聘进入金马期货成为一名业务员,之后凭着执着的热情和信念做到了金马期货副总经理的职位。 “当时期货公司的业务以期货经纪为主,从市场、开户到清算,IT技术和设备都不太完备,接收行情用的还是‘大锅盖’那种的卫星天线。”他回忆说。 1996年,在南华期货筹备期间,罗旭峰受到南都集团的邀请,加入南华期货成为负责人。处于初创状态的南华期货,在全国甚至浙江省都算规模很小的期货公司。同时,由于正处在清理整顿的监管环境下,期货公司只能从事单一的期货经纪业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南华期货在罗旭峰的带领下,做精做强经纪业务,目前已是具备综合实力的期货公司。南华期货的发展,是国内众多期货公司发展的一个缩影。 服务客户 创造价值 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化 根据中期协的公示,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共计有期货公司149家。谈到国内期货公司30年的发展过程,罗旭峰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乱”,1988年至1998年,期货市场处于最初的萌芽期,从盲目发展到政府痛下决心清理整顿;二是“治”,1998年至2012年,期货市场呈现出规范发展的特点,但只有单一的经纪业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三是“新”,2012年迄今,业务模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期货公司快速发展。 经过清理整顿和稳定发展,期货市场进入创新发展新时期,期货经营机构同样进入创新业务的广阔新天地。期货业在金融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期货市场的战略地位逐渐凸显。“期货公司过去被列入饮食服务行业,直到2007年,新的监督管理办法出台,期货公司才正式被纳入金融机构范畴。”弘业期货总经理周剑秋介绍道。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