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蓝皮书预测2019年就业形势,纺织行业用人符合哪些趋势性变化? 2019-01-13 08:00 来源:纺友网 工业 /人才 /贸易摩擦 原标题:社科院蓝皮书预测2019年就业形势,纺织行业用人符合哪些趋势性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发布的新版《社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对当前2018年和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时,重点对就业形势的趋势变化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据此,记者对纺织行业的就业趋势进行了了解。 1纺织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蓝皮书指出,2018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全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同时,就业结构继续优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新兴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而受外部贸易摩擦的影响,玩具、纺织服装、皮革制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压力较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纺织行业保持平稳运行基调,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人才供给方面,《社会蓝皮书》显示,2018年前3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13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66万人,增长0.9%。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800万人,达到820万人的高位。 人才需求方面,2018年全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前3季度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保持总体稳定,企稳回升。从全年情况看,2018年7月,由于高校毕业生集中毕业,失业率有所升高,但随后逐月走低,2018年9月,20~24岁大专以上青年失业率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在此人才供需大背景下,纺织行业劳动力资源总量得以保持稳定,而高校纺织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 据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去年持平,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就业率达到100%,材料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的纺织类专业应届生就业率均与去年持平,北京服装学院的服装类专业应届生就业率好于往年。 2结构调整催生人才新需求 蓝皮书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未来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同时也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是人口结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格局和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新业态和新技术变革等因素对就业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人口结构调整、新业态和新技术变革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已经在纺织行业显现出来。 在大环境变化之下,随着人工成本日益提升,纺织企业转型调整持续进行,或将生产转移到人工成本低的区域,或降低员工数量,用机器替代。而加强纺织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开发,推进智能化车间建设,培育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动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纺织经济发展新动力则成为纺织行业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恒力集团为例,该公司是行业领域较早探索智能化制造的企业之一。集团通过“机器换人工”、“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等方式,逐步把企业的发展模式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集团织造板块引进行业领先的自动穿综机、自动分绞机,打造前处理智能化生产车间,使人工成本节省80%,效率提升700%。 近年来主动适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盛虹集团,通过实施制造业“互联网+”、机器换人加物联网技术,让企业年均节约成本1500万元,一条生产线可以节省用工127人,用工率减少34%,故障率减少55.9%,人员单产提升29.8%,产能提升33%。 除了像恒力、盛虹这样的大企业整体推进智能制造、减人增效外,纺织行业不少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在生产运营的部分环节更多地采用智能设备和数据化管理,以提高效率、减少用人。 (责任编辑:晨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