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社科院蓝皮书预测2019年就业形势,纺织行业用人(2)

时间:2019-01-22 11:08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蓝皮书同时指出,技术革新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替代效应”,也有“创造效应”。目前,两种效应正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叠加显现。新技术革命会使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结构有所调整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普工过度需求的问题,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匹配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不能及时跟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能有所扩大,计算机等学科的“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部分院校、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仍将难以化解,而复合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型劳动力将严重短缺,技术性失业和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矛盾将同时存在,技能结构矛盾进一步加剧。

江苏国泰亿达实业有限公司经理沈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近年来公司业务的转变,企业现阶段需要既有纺织专业背景又懂得外语或外贸、管理类、计算机类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需求,公司现已与苏州大学合作开展了长期人才输送计划。

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院校负责人均向《中国纺织报》记者表示,随着行业的不断升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潘爱华介绍,为满足纺织行业的快速转型对人才的需要,学院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务能力和工程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一整套培养富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纺织类高素质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3密切关注外部风险对就业影响

蓝皮书指出,要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大量适应新生代劳动力就业取向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避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带来失业风险。对于这一点,纺织行业作为民生产业的优势依然明显。

纺织行业作为重要的民生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目前,全行业就业人口超过2000 万,2015 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946.2 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10%。纺织行业从业人口大部分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全行业每年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1000 多万个就业岗位和数千亿元现金收入。

蓝皮书同时提示,传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对稳定就业至关重要。蓝皮书指出,贸易摩擦对外贸生产经营企业的直接影响,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短期内出现经营困难而减少就业岗位;经贸摩擦的持续发展,可能导致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部分相关企业可能重新布局生产线,这将在更长时间内对我国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调整产生更深入的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总量从2014年12月最高峰时期的9977.2万下降至2018年8月的8058.5万,技术类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其他制造业部门的就业量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产业的降幅最大。社科院相关人士表示,这一过程实际上出现在此次中美经贸摩擦产生之前,因此中国工业部门就业下降源自多方面因素叠加。但从走势来看,2018年较之2015~2017年下降有加速趋势,这与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有关。

社科院相关人士分析,中国对美商品出口3成以上集中在玩具、家具、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和电器设备制造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贸加工型企业对贸易政策波动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因此,如果美国征收较高关税,这些行业对美国的出口可能会停止。并且,由于土地、劳动和其他要素成本的上升,以代工制为主要方式的加工贸易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上挤下压”状态,由此而来的产业外移可能导致某些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就业率下降。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秘书长纪晓峰在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贸易形势变化等外部风险可能会对部分纺织普工就业产生影响,但从高职和高校的分配情况看,2018年尚未发生明显波动。目前行业内对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人才的需求依然紧迫。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