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商业计划书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创业计划书 > 商业计划书 > 正文

干货!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将带来哪些变化?这些

时间:2019-03-13 16:05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干货!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将带来哪些变化?这些

  交汇点讯 如果把江苏的13个城市看成一个大家庭,那省会老大哥南京一定算是兄弟们中当之无愧的“斜杠青年”:联合国人居奖、国际和平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拥有多重身份的南京又将多出一个新的头衔——创新名城。

  你可别小看这个称号,去年年末召开的南京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已经定下格局:创新名城前附带的定语是“具有全球影响力”,它的建设也将作为南京今年八大方面工作的首位。1月3日,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打造创新名城战略正式启动。

干货!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将带来哪些变化?这些

  风雨钟山城,旧貌换新颜。因为“创新”,南京这座城市又将发生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跟随交汇点的脚步,去看看各区召开的创新大会都制定了哪些小计划吧!

  1月19日下午

  鼓楼区科技创新大会

干货!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将带来哪些变化?这些

干货!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将带来哪些变化?这些

  作为南京最核心的中心城区,历史悠久的鼓楼区除了云集省市各级机关单位和各类名优中小学,54.1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上还坐拥20所高等院校、60多个重点院系,十四所、水利科学研究院等120家科研机构,52个国家重点学科、36个重点实验室、30家协同创新中心、4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3名两院院士,10万多名专业科技人员,7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5家。全区集聚了科技企业近6000家,互联网企业超过1000家,民营科技企业3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度,在全国都屈指个数。打造“创新创业的天堂”,鼓楼区准备这么干:

  升级鼓楼高新园区

  突出高新园区作为全区科技创新主阵地,将鼓楼高新园区的实体化运行,主动对标深圳福田科技园区。全力将涵盖9.96平方公里、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4个省级大学科技园、拥有578万平方载体资源的鼓楼高新园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区,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引领区,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有机融合先导区。

  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健全全区科技企业数据库,全面梳理全区近6000家科技企业数据,对企业的科技研发成果、主营业务状况以及工商注册信息等情况进行精准分析,选定全区1200家初步具备高新技术培育条件的企业进行培育。立足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资源,主动对接,当好“店小二”,全方位无死角为来鼓楼投资发展的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培育发展最佳路径。

  健全科创服务保障

  组建“银行+天使投资+基金”共同发力的科创投融资大平台,提供企业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供血体系,建立起适应创新创业规律的科技金融保障;整合“南京科技广场+金陵天使会+鼓楼“创聚汇”+鼓楼众创空间联盟”一体化运行,建立起“面向产业、对接实体、服务创新”的科创引育大平台,提供企业科技创新全方位能力提升营养体系;实现“手续办理不设先导,政府全面承接代办”的企业全天候无忧保障体系,建立“服务链条全覆盖、服务条件相适应、服务手段多样化、服务质量有考核”的科技服务模式,全面助推各类社会主体科技创新。

  1月19日上午

  栖霞区创新发展大会

干货!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将带来哪些变化?这些

干货!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将带来哪些变化?这些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航运中心,华东地区现代工业、科技、人才集中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是以医药电子、机械制造、港口运输、建材工业、风景名胜、生态农业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江滨区。争当创新名城建设排头兵,栖霞区准备这么干:

  加快仙林科技城转型

  开展科技大走访对接活动,定期发布全区企业技术需求目录和高校科技成果目录。支持面向区内企业输出技术和成果的创新项目。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机构、博士(研究生)工作站等,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成果应用与推广,三年内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以上,技术合同登记额达60亿元。围绕栖霞区重点产业和未来布局,深化与南京大学、国电科学研究院、中电28所等“名校名院名企”的联系合作,与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人才团队、社会资本等合作新建一批人才团队主导混合所有制市场法人的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科技成果孵化落地。加大新型研发机构服务、考评和奖励力度,对运营绩效好的择优给予重奖。到2020年,累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30家,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150家以上。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