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行业求职宝典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求职宝典 > 行业求职宝典 > 正文

加快人才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迎“高光时刻”

时间:2019-04-27 16:28 作者:逆风飞扬 来源:网络媒体 人气: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就找到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另一半拼图。

  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改革任务。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设置了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基本条件,鼓励各类企业平等申报,踊跃参加。根据实施办法,将对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激励政策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作相挂钩。

  实施方案提出,将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包括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急需产业领域企业,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有效引导和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形成“先行者先受益”的政策激励效应,把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

  促进职教发展

  近年来,国家从各个方面和角度不断出台鼓励和支持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也鼓励企业积极、深入参与产教融合。

  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

  2016年,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产教融合改革作了顶层制度设计。

  此次文件出台,政府给予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以及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急需产业领域企业,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学院院长魏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可以有效解决“两张皮”或“一头热”的尴尬困境。有效将企业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先进管理、创新文化等要素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全过程,促进人才需求侧融入供给侧,实现“开门办学”。现代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的重要需求者和孵化者,实施产教融合,就可有效发挥企业开展实践教育、对接市场需求、激活创新源头的优势,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职业技术导向,再加以企业的融合,将会很大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研普华研究员温昧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一方面,企业主动参与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将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含义和真实的掌握运作技巧,并有助于学生进行更深一步地学术和技术研究。整体来说提高了职业教育学生的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将大幅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老师可以通过在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给学生更实际的指导,转授更实用和先进的知识。

  加快人才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校积极进行创新比赛和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以全国大学生竞赛绩效作为分析和评价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成果的重要维度,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其中,有949所高职院校入榜,占所有高职院校的66.87%。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张光新教授谈到,学科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在高等教育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专业素质范畴的能力之上,进一步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培养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乃至抗挫折能力等综合素质范畴,二是学科竞赛是系统性开展能力培养最为重要的一种模式。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