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参加ICT大赛的创新赛,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现场,进行实战训练。一方面和其他高校同台竞技、提高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企业应用环境,让学生们在真枪实刀的环境中成长,同时,华为ICT大赛“连接、荣誉、未来”的理念,对学生也有冲击,会对他们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交大与华为的合作正在逐渐形成体系,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探索了一条可继续完善的道路。“ 校企合作解决“新工科”建设关键问题 当前高等教育正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调整优化高校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执行秘书长张龙认为,不管是研究型高校还是应用技术类高校在“新工科”(新工科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代表的新工科专业或工科新要求)的建设过程中都面临几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1:如何制定完备的专业建设方案,也就是专业内核是什么? 2:课程资源在哪里?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产学合作,提供一批高质量课程资源给师生。 3:高校师资系统培养。如何让有实战经验(如:大数据、人工智等前沿技术)老师来教学生。 4:优良的实习、实训环境。如何在真枪真刀环境中练习,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理论。 5:如何建立人才能力评价体系。不是课程分数,而是学生能力评估。 为解决这些问题,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为行业、企业和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对接平台。在此背景下,华为和联盟进行了全方位合作: 帮助高校做专业建设,比如说人工智能、大数据,双方联合组成工作委员会。 通过教育部的产、学、研合作立项,协助高校做课程建设。在教材开发方面,华为与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共同出版了大数据系列教材。 在实训平台方面,华为开放eNSP网络仿真实验平台、EduCloud(DevCloud)软件开发云平台以及ModelArts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给合作高校师生使用。 华为提供完整认证体系,学生可通过考取华为认证随时检验学习效果。 截止2018年底,获得华为认证的人数已超过12万,其中学生认证人数4万,占比33%。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与华为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人力到人才,共培新时代人才沃土 如何将人力变成人才?华为将多年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等分享出来,以ICT产业长期积累的成功实践为基础,持续投入,构筑ICT人才生态良性发展使能平台。 据统计2018年,华为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共举行30场线下双选会,为近两万名学生与华为合作伙伴达成用人意向。 作为根植中国的ICT产业全球领先企业,据悉华为将持续进行人才生态建设投入,与高校、政府、组织、伙伴一起,在“面向未来的ICT人才”培养领域持续贡献力量,最终实现“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