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发展战略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小微企业 > 发展战略 > 正文

关于岗位体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6-07-22 16:30 作者:陶陶 来源:北大纵横 人气:

 
   岗位职责是岗位说明书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梳理岗位职责?从不同层次对职责梳理的必要性思考如下:

(一)职责说明书是“分工”的依据  
   自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产品加工就被专业化分工,流水化进行生产,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分工协作被广泛应用。发展至今,整个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分化,越来越专业化,专业分工意味着工作越来越单元化,也为精益求精提供了可能性,所有专业分工的成果组合在一起就成就了优良的产品。不论多么复杂或多么简单的产品都可以被分工协作生产出来。
而在实际的管理中,分工靠的是职责说明书,协作靠的是流程。因此,岗位职责说明书就是划分岗位工作的书面依据,有据可依才可以让分工顺利进行。

(二)职责说明书是流程运作的基础
    流程即做事的顺序,流水化的生产就是提前把生产的工序设置好,像流水一般把产品加工出来,而若要流程顺畅,每个环节就要按要求做到位,这个要求就是职责说明。如果本该甲拧螺丝,但甲没有拧,最终的产品成了次品,若是给甲的职责说明中有明确规定要拧螺丝,那么就是甲的责任,但若是职责说明中没有规定,那么就是职责说明的问题,和甲没有关系。可见,流程要运行通畅就要有明确的职责说明书作保障。

(三)职责说明书是战略和企业文化落地的基础保障
   战略是企业的发展指导方向,战略要有效,就得真正执行到位,靠什么执行呢?首先就得是职责。将战略的思路都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并写入职责中,战略才能够被执行,职责就是执行的书面依据。
企业文化往往更难落实,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将企业文化落实到职责。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演变为文化,在企业中员工行为的主要依据就是职责说明书。
因此,职责说明书是战略和企业文化落地的基础保障。
 
   我们看到有些企业的部门和岗位职责说明书成了被束之高阁的“词典”,少人问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避免?首先职责说明书的内容要被认可,其次要经常被使用,最后还要及时更新,跟上企业管理的变化。

(一)任职者和管理者共同梳理,保证内容被认可
   职责说明书的内容是关键,哪些职责该有,哪些职责不该有,执行的人必须得参与梳理,管理者提出意见,人力资源部或第三方做出专业指导,这样才能确保职责完善,且被认可,既然认可了执行中出了问题也就少了抱怨。因此,一份合格的职责说明书必须经过任职者、管理者、人 力资源专业者三方共同梳理,才能更利于实施。
 
(二)成为经常被使用的参考依据
   职责说明书的内容得到认可,就需要经常使用。部门职责说明书可用于制定部门的工作任务参考、制定部门的绩效指标参考、部门岗位设置参考等,岗位职责说明书可用于制定岗位的工作任务参考、岗位的绩效考评参考、岗位的价值评价参考、岗位人员招聘选拔参考、岗位人员培训参考等。东西越用越熟,越多用越能让职责说明书发挥作用。

(三)及时更新、修订,保证其与时俱进
   企业在发展,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职责说明书也要随之更新、修订。微软的WINDOWS系统都要随着客户的需求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版本,如果微软的系统还停留在10年前的WIN95,那么可能早已被用户抛弃。因此,职责说明书也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不断更新,否则,任职者和管理者也会将其望到脑后了,而因此也会引发出职责缺失、职责不清、职责交叉、职责错位等问题,进而对企业的流程运行、战略和文化落地等产生消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职责说明书是工作划分、流程运行、战略企业文化落地等的基础,而基础工作往往容易被忽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夯实管理基础,才能让企业更加平稳、有序、持久的发展。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