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就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求职就业 > 就业资讯 > 正文

接续培养,职教为何玩起新概念?

时间:2016-08-01 09:24 作者:钰杭 来源:未知 人气:

 

  职业教育提出新概念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首次提出“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制度”。作为新的概念,准确理解“接续培养”的历史蕴意与时代特征,对完善职业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续培养”

  接续培养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内进行,通过跨界与融合,以时空共轭为特性,构建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的纵向与横向的开放、衔接、融通“立交桥式”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

  接续培养是在继承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贯通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基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方面的衔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供给,满足产业升级和个体职业发展的需求。接续培养丰富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发展。

  

  1

  “接”:

  学历层次,承接上下内外

  “接”的维度与内涵由产业发展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层次性、不均衡性、多样性等特征,东部、中部、西部的产业业态明显表现出产业之间的层次性差异和产业内部价值链条上所处位置的差异;同一区域的产业业态也呈现出产业间层次性和产业内不均衡性特质。因此,接续培养的“接”必须在空间维度上与产业升级的地理位置布局、产业业态水平、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与阶段性相匹配,在技术技能人才接续培养上搭建与之相适应的纵向与横向衔接的“立交桥”。

  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纵向的“接”。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必然要求我国高职教育提供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超越“终结教育”的局限向更高层次进行拓展将成为必然趋势。中职对接专科高职、专科高职对接本科高职、本科高职对接专业学位研究生四个培养层次纵向的立体化的“接”将是接续培养构建“立交桥”的关键。纵向的“接”必须以高职院校为核心,要发挥高职院校向上、向下“接”的主导地位。因此,必须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借助于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专业标准、课程衔接、教学内容等载体,搭建中职和高职相互融通,高职和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的“接”。跨界与协同是产业升级过程的本质要求。教育既要实现与外部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又要与产业空间布局的不均衡性以及新兴技术相协调,就必然要求教育系统内部首先实现不同类型教育的开放式融合与跨界协同。接续培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新发展,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上的无缝对“接”,正是教育功能价值体现与产业发展要求的客观表达。职教与普教的“接”,要求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等值融通,借助于弹性学制、学分制、学分银行、学力补充、职业资格与学分框架等措施,构建职普之间相互转换的上升通道,真正实现教育系统内部共生环境与外部产业发展环境的有效对接。

  

  2

  “续”:

  能力培养,继续提升供给

  学习者与教育者构成职业教育系统内最重要的主体,而接续培养更关注的是学习者在空间维度上的多重需求及时间维度上职业发展的连续性。因此,接续培养要关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多样性与连续性,从“续”的层面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推动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为产业升级提供精准的人才供给。

  知识层面的“续”。接续培养必须紧随产业环境的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构成进行序化升级,体现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间的知识接“续”,按照中职“抽点”、高职“连线”、应用型本科“成面”、专业研究生“扩展重塑”的逻辑进行职业知识的接续;不同类型教育间的知识接“续”,实行职业教育补充“基础知识”进入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补充“技能知识”进入职业教育的学力补充的知识接“续”。此外,知识层面的接续还包括学习者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再到显性知识”的接“续”,以及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技术化、个性化需要的“知识面扩展、国际知识延伸、新技术知识掌握”等复合型知识结构与知识积累的接“续”。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