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如懂球帝这样的APP,在没有额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其稳定的用户增长可能来源于——
因而,为了让懂球帝的“开源”变得相对稳定和持续,我们应该先围绕着以上几点确保一些常规性运营工作的执行。比如——
以上,是关于“开源”。 而除了开源之外,同样需要思考的,则是“节流”。 “节流” 就是尽量降低用户流失的可能性,确保尽可能多的用户都能够体验到你产品的核心功能,并愿意留下来。 这里可能涉及到要做的事包括—— 1.梳理出流失行为比较高发的节点。 比如说,你发现30%的用户可能都是注册过后基本就再也没有访问过了,发现20%左右的用户大约在第一次使用过后半年前后的时间内出现流失,以及发现又有15%左右的用户都是在使用过某功能后就再也没有访问过你的产品了,则“注册过后”、“注册后半年前后”以及“使用某个功能过后”都是你的流失高发节点。 围绕着找到相应的流失节点,你可能需要先把所有流失用户的数据拉出来,再从他们 身上去寻找一些共性行为特征,这里可能需要用到一些数据分析方法和思路,有兴趣的话可参考一下此前的 《 连载3.2 从未有一篇文章如此接地气地把运营和数据间的关系讲清楚》 。 2.结合用户访谈、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等各种手段定义出用户流失的原因。 比如,注册后即流失很可能是因为用户没看懂产品是干嘛的,也没有引导,不知道怎么用。 3.针对每个节点下用户流失的原因,定义出一系列手段用于降低流失的可能性,包括但不限于特殊福利折扣,优化流程、引导文案、设置用户流失预警机制,等等。 例如,滴滴出行在其2014年下半年疯狂增长的时候,我印象中就有采用过新用户首次打车免单的手段来降低注册过后的用户流失。 再例如,如果你发现80%以上的已流失用户在流失前都会发生某种特定行为 (如访问频次从每2天一次下降到每周一次) ,那么你就可以设立相应的流失预警机制了,让系统在有人出现类似情况时提醒你,又或者是依靠机制给予该用户特别关照 (例如此时推送两个萌妹纸或帅欧巴让TA认识之类的) ,以此降低用户流失的可能性。 以上,是关于一款产品的“开源”和“节流”方面,如何通过一些可以固定下来的手段和机制确保其稳定性的思考思路。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这部分工作,只要渡过了探索期,方向相对明确且已有一定用户体量的产品才需要思考。 如果你还处于探索期,一切都不确定,方向随时可能改变,唯有尽快完成产品的探索和种子用户的积累才是正道,反而没什么必要去思考这种一板一眼的事。 三、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几率 任何一款产品,往往都存在一个“最为关键的用户行为”,它往往是围绕着产品的核心功能和服务的,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可能直接决定了你的产品价值,也可能直接决定了用户对你的认可程度。甚至是,一个新用户,只有发生了这一行为,才更有可能深度体验到你的产品价值。 比如说,滴滴出行的“关键用户行为”就是打车;百度外卖的关键用户行为是下单订外卖;新浪微博的关键用户行为是关注他人 (因为不先关注点人,就意味着你在微博上啥也看不到) 和发微博,等等。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