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弘毅网!本网站现已开通校园用户注册,校园用户仅限合作校园IP段内注册!已注册的校园用户账号可于校外免费访问本资源库!

文章列表

发展战略

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创业 > 小微企业 > 发展战略 > 正文

如何做“海外”下一个“滴滴”?了解下出海三

时间:2016-08-05 09:20 作者:朝烽 来源:未知 人气:

7月28日下午,零一创投和Avazu Holding共同主办了“创业在左,出海在右——风景那边独好,融资出海”主题沙龙,吸引到出海相关领域投资、社区、O2O、VR、直播、游戏发行、渠道等众多大咖到场。论坛用四场主题演讲和两场圆桌讨论,将出海与融资领域最受关注的命题一网打尽,整场干货满满。

【四大主题演讲】

一、零一创投合伙人谢佩甫:“中国公司‘出海’三大挑战”

谢佩甫出生台湾,1990年开始在泰国生活工作15年。2002年就开始投资东南亚项目,工作领域包括私募基金、KPCB的VC投资、RocketInternet孵化器等,曾负责将“EASY TAXI”模式复制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香港。现任零一创投“出海”项目投资负责人。

中国公司“出海”三大痛点:产品本地化、规模化和如何成功复制商业模式。

第一:产品本地化。本地化的能力最终体现在你对市场的了解程度,而非产品的强弱程度。另外,本地化没有捷径,只能亲力亲为。

第二:规模化。首先是差异化策略。比如:别人收运费你不收运费,购买商品时将更好的条款推给厂商,而最重要的还是高效的执行力。

第三,把商业模式成功复制到其他国家。东南亚市场缺乏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究其原因,还是东南亚人乐天的性格,他们更在乎今天娱乐,不在乎明天的问题。

人才缺失的问题在东南亚暂时还没法解决,但仍有两方面的对策。一是在中国找有拼劲的年轻人,把这些人才“出海”到别的国家;二是寻找当地前百度或前华为的一些专业人才,有相关经验的年轻人才。

总体来讲,中国公司“出海”的三大要旨可以概括为:在做产品本地化的时候一定要亲力亲为,在做规模化的时候一定有差异化,在它国复制的时候要找到好的人才。

二、货拉拉创始人周胜馥:“是否‘出海’考虑这三件事”

周胜馥,货拉拉创始人和CEO。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毕业,最值得关注的斯坦福华人创业者TOP 80。三年贝恩的顾问,八年职业赌徒。创立了EasyVan,移植内地,成了现在的货拉拉。称靠德扑赢来的钱完成公司天使轮。

货拉拉,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做同城货运,货运领域的滴滴打车。A轮融资由零一创投投资,目前已经完成第三轮1000万美元融资。截至2016年5月,货拉拉在中国大陆开通城市17座。在中国的O2O平台中,货拉拉是少见的在海外与中国大陆同时开展业务的公司,目前其开通运营的境外城市包括香港、台北、新加坡与曼谷。

选择是否“出海”思考三个问题:

1. 市场规模

很多人认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但结合具体项目要做深入的调研分析。在同城货运这一领域,东南亚的市场空间可能更大。印尼、泰国、缅甸、菲律宾加起来有六个亿人口,加上东亚、日本、韩国有十个亿人口,整个基础体量不小。并且在中国主要的战场是同城拉货,我们有面包车、货车,但在泰国当时主要做摩托车,货车跟面包车当时还没人做,这给了我们很大空间。

2. 竞争对手情况

评估竞争对手情况有两个维度,数量和质量。

数量上看,在中国市场“货拉拉”有将近100位在做这个行业,基本上Copy我们想法去做的都有两三个,而且可能一天就会冒出一个对手出来。而东南亚目前做三年只有两个对手。

质量上看,东南亚的竞争对手对比国内缺乏经验,市场生态上的资金和人才状况,决定其竞争力不一定像中国这么强,竞争手段也不那么激烈。国内像滴滴惯用的收购或者是兼并手段,在东南亚市场不会碰到。

3. 复制难度

东南亚市场相对中国市场复制难度更大。在中国,复制可能主要解决的是人事、财务问题,而在东南亚连产品都要重新调整。例如我们在泰国做的很好,复制到菲律宾却用了两个月。

总结下来,给到“海外”创业者们的建议是:同时做国内和国外市场,要有两个团队。宏观上看,国内外市场的市场规则不一样、竞争对手不一样、互联网配套设施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微观上看,国内外的工作语言不一样、产品迭代速度不一样,就像玩两个不同的游戏,你不会让同一个团队去参加。

(责任编辑: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