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餐饮行业的企业家相比,互联网人“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显得游刃有余,他们善于制造热点,从而让自己的产品快速爆发。比如孟醒通过“微博红人‘留几手’偶遇AV女优苍老师”的话题,让雕爷牛腩在网上出尽了风头;黄太吉煎饼在开业初期,赫畅通过在微博上炒作“开奔驰送煎饼”的话题迅速一炮走红。然而,餐饮业的电商思路真的就是发微博、发微信和制造话题这么简单吗? 光有流量是没有意义的 一招鲜对任何行业都不管用,餐饮是“无限改进型”行业,互联网上的优秀产品无一不是积极与用户互动并迅速改进的,如此才能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的口碑和重复购买率。为了做到这一点,雕爷牛腩每天花大量时间紧盯大众点评、微博和微信,用户只要有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都会立刻得到回馈,比如某道不合胃口的菜品突然消失或是凭官微回复获得赠菜或者免单等。 与雕爷牛腩类似,黄太吉微博也由创始人赫畅自己运营,主体内容就是和各路消费者进行互动,上万多条评论和@都一一回复。当然,赫畅偏爱矫情中的矫情者,比如从万里之遥的美国飞过来只为一睹煎饼真容的餐饮爱好者,怀孕了不吃煎饼就会胎动异常的准妈咪,送情人节礼物不能不选煎饼的痴情男友……这种互动让坐在电脑前刷微博的屌丝们不禁批判自己:我只需要换乘3次地铁,轧20分钟马路,有什么理由不去吃黄太吉煎饼呢? 餐饮互联网企业一定从产品定位开始就是互联网式的。 给自己一个标签 互联网对传统餐饮行业的改变主要在顾客体验和品牌内涵上,吃黄太吉和吃在大街上随便买的煎饼果子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和小米手机一样,都是企业在为自己贴一个标签。 雕爷牛腩主打“轻奢侈”主题,最便宜的菜品也要99元,而客单价在140~160元,这也达到了商场餐饮中的最高线。和传统的中餐馆相比,雕爷牛腩融入了更多的异国元素:上菜顺序是法国的,礼仪是日本的,小菜是韩式的,汤是泰国的,就连前菜也是越南春卷。孟醒的想法是不在乎西餐还是中餐,关键要吃得精致,体验是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1+1”,后台处理等餐饮信息化系统一定要不断完善且能灵活利用。10多平方米的煎饼店、仅有13个座位的黄太吉能得风投青睐,其核心竞争力有两点:一是标准化操作,不同店铺的不同员工能做出一模一样的煎饼;二是数据处理,顾客可以通过微信、APP等多种入口提前支付下单,到店取餐即可,这使其实现了店内只有13个座位,但中午可以接待近500人的高效率。黄太吉的互联网下单流程、顾客体验机制和排队系统等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内部运营,有效搭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责任编辑:职场达人) |